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纵横初唐 / 第五十二章 风起寒江 月斜古路 二

第五十二章 风起寒江 月斜古路 二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咸亨四年九月十五,定州府城安喜,街市上热闹非凡,熙熙攘攘,一应酒肆客栈人满为患,尽皆挂上“客满”木牌。络绎不绝赶来的人流无处落脚,站在客栈门口耐着性子和店老板说尽好话,最后用双倍价钱谋得房间,双方满意——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皆大欢喜,至于店主口中所言“此为本店专为老主顾预留的房间,不好让别人入住”云云,那便真伪难辨了。
  安喜城作为定州府附城,向来是繁华喧闹的,但平日里也绝无此等行人如织的繁荣景象。无它,皆因“品花大会”耳。
  “品花大会”的主题自然是品花,然而此花非彼花——美人如花,美女羞花,品花,即赏美也。
  本朝取隋而得天下,由于隋炀帝造成的大乱,隋朝留下了破坏严重、民生凋敝的局面。北周“留给”隋朝六百九十万户,而且没有大的战乱,而隋炀帝造成天下大乱,人口锐减,隋朝“留给”唐朝二百余万户,以及内外众多强敌、破坏空前严重的烂摊子。
  太宗即位后,因亲眼目睹大隋的兴亡,农民战争瓦解隋朝的过程,认识到了农民阶级对君主专制统治稳定的重要性,所以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下属。吸取隋亡教训,纠正前朝之弊端,调整统治政策,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留心吏治,选贤任能,从谏如流。他唯才是举,不计出身,不问恩怨。
  由于太宗励精图治,在政治上加强对西域等地区的管辖,在外交上加强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在军事上积极平定四夷,在民族关系上对待少数民族“爱之如一”,贞观年间,唐代版图空前辽阔,超过汉宣帝在位时期,至龙朔元年达到鼎盛,是时领土东临於海,西逾葱岭,北逾漠北,南至南海。
  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严格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太宗认为只有选用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贤若渴,曾先后五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便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由于唐太宗重视人才,贞观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武兼备”。
  太宗十分重视官吏的清廉,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十三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吏治;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延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一时政治清明。
  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法律制定出来后,太宗以身作则,带头守法,维护法律的划一和稳定。
  在贞观时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执法时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思考,慎之又慎。他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由于太宗的苦心经营,贞观年间法制情况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据史书记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廿九人,几乎达到了集权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
  “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贞观二年四月二十六壬寅日,朔方人梁洛仁杀夏州割据势力首领梁师都,归降唐朝,唐朝统一全国。贞观四年,太宗皇帝令李靖出师塞北,挑战东突厥在东亚的霸主地位。唐军在李靖的调遣下,攻灭东突厥汗国,太宗因此被西域诸国尊为“天可汗”。
  平定突厥之后,太宗继续经营西域,先后多次用兵。贞观八年,吐谷浑寇边,唐太宗派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李大亮、契苾何力等率军攻打吐谷浑。次年闰四月初八,李道宗在库山击败吐谷浑军。唐军分兵两路,李靖、李大亮、薛万均等率军向北,出吐谷浑之右,侯君集、李道宗率军向南,出吐谷浑之左。李靖的部下萨孤吴仁战于曼都山,斩杀吐谷浑名王。诸位唐朝将领在牛心堆、赤水源击败吐谷浑,俘获吐谷浑伏允的心膂之臣慕容孝隽,缴获杂畜数万。侯君集、李道宗在乌海击败吐谷浑,俘获名王梁屈葱。李靖在赤海大破吐谷浑天柱三部落,收杂畜二十万;李大亮又俘获吐谷浑名王,杂畜五万,到达且末西境。吐谷浑伏允逃跑,薛万均指挥骑兵追击,击破吐谷浑余党。士卒缺水,刺马饮血。侯君集、李道宗率军在荒原行军两千里,当地在盛夏也会降霜,缺乏水与草,士糜冰,马秣雪,路过星宿川,到达柏海之上。执失思力击破吐谷浑车重。吐谷浑王伏允的儿子伏顺率全国投降于唐军,伏允自缢而死,吐谷浑归附于唐朝。伏顺被封为可汗、西平郡王,吐谷浑成为唐朝属国。
  贞观十三年,太宗以高昌王麴文泰西域朝贡,遂命侯君集、薛万彻等率兵伐高昌。麴文泰没想到唐军赶到,被吓死,其子麴智盛继位,投降唐朝。太宗于是在高昌首府交河城置安西都护府,西域各国皆到长安朝贡。
  贞观十九年,薛延陀首领多弥可汗拔灼开始和唐朝大军作战。公元646年,唐军反击并打败拔灼后,薛延陀的附庸回纥出兵,将他杀死。拔灼的堂兄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向唐军投降,薛延陀灭亡。
  太宗在位期间武功全盛,将唐帝国发展为当时东亚地区最强、文化最盛的国家。太宗大力推行府兵制,屡次对外用兵,经略四方,向后攻灭突厥汗国、吐谷浑汗国、高昌、焉耆、龟兹等西域诸国、薛延陀汗国,并且将漠南、漠北、西域、青海纳入唐朝的统治之下,还打败高句丽、吐蕃,吐蕃称臣于唐朝。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加上太宗能尊重外族风俗,并设置都护府制度,终贞观之世,四方服悦,太宗则被周边诸族尊为“天可汗”,并筑“朝天可汗道”,向唐室进贡,即使包括回纥在内的漠北诸部也每年向唐朝缴纳貂皮作为赋税。
  武德九年九月,即位伊始的太宗皇帝说:“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
  贞观元年,又说:“朕以天下为家。”
  贞观十八年,又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贞观二十一年,又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如是,方有“贞观之治”。
  当今皇帝即位后,禀承先帝治国方略,先后灭西突厥、灭百济、灭高句丽,大唐版图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历经数十年发展,到现今河清海晏、国富民强。
  武力安邦,文略治国,值此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平稳有序,正所谓“饱暖思**”,“品花大会”应运而生。
  类似的花魁斗艳、百美争奇之会在江南较为流行,尤以江宁为最,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清波荡漾柳围堤,菡萏娇柔媚眼迷。秦淮河畔,烟雨蒙蒙,丝竹声声,歌舞飘逸,一艘艘舫船缓缓前行,大红灯笼高高悬挂,窗纱后头倩影摇曳、风姿绰约⋯⋯江南风情,一江一舟一笼烟雨,水乡女子,吴侬软语温婉柔美。若是到了“花魁会”,邻近的歌坊青楼移入画舫,齐聚秦淮河,两岸观者摩肩擦踵,为各自心仪女郎喝采捧场,其中不乏一掷千金之豪客绅士⋯⋯
  似秦淮河畔这等风流逸事在魏晋遗风尚存的大唐自是极易便风靡开来,非止是京城长安、东都洛阳等地效仿举行,定州府亦不例外。
  “品花大会”选花中之魁,每年九月中旬,各路待选花魁齐聚安喜城,只为选出榜中三甲,曰状元,曰榜眼,曰探花,余者曰进士,曰秀才,名目依了当世科举之制。。
  武德六年,设置定州大总管府,驻扎定州,管辖:定、洛、相、磁、黎、冀、深、蠡、沧、灜、魏、贝、景、博、赵、宗、观、廉、井、邢、栾、德、卫、满、幽、易、燕、平、营诸州。
  定州府,或曰博陵郡,既有崔氏坐镇,此等雅事自是脱不了干系,而此次“品花大会”,据悉崔家也推出了人选,乃是大热门:公孙大娘。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