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李佑到太极殿时,将将遇上自殿内出来的长孙无忌三人。
连忙顿住脚步,略一思索,抬手作揖执晚辈礼,出言问候,
“佑见过房相、赵国公、李尚书。
值此群臣休沐之际三位大人仍旧兢兢业业,劳心国事,真是国之栋梁,吾辈楷模啊!”
说着李佑讯速扫过三人,打量了一眼首位的房玄龄,微拧眉头,语带犹疑道
“房相看着面色略显憔悴可是身子不适?
三位大人皆是社稷之臣,佑虽不肖,亦知大唐今日之昌荣,于诸位大人功不可没。
还望诸位大人为父皇,为大唐社稷,为天下百姓计,多多保重身体才是。”
唐承隋制,实行“三省六部制”,就是将秦汉以来的宰相职权分割成三省之长,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担任正相。
不过之后,李二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当过一段时间尚书令,即便后来他把位置让出来,群臣皆避之不敢居其职。
因此左右仆射就成为尚书省实际上的最高长官,和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共称四副相。
但其实左右仆射名为副相,在职权地位上却与正相无异。
而房玄龄即是中书令又是尚书左仆射,是名正言顺的正相所以他称一声房相并不为过。
至于长孙无忌虽然位居尚书右仆射,但在房玄龄这个正相面前,还真是低了一头,因此李佑索性只称他的封爵,以示尊重。
听到李佑的一番话语,房玄龄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很快将其掩饰,面容谦和道
“殿下过誉了,吾等惭愧,为君分忧本就属于吾等人臣分内之事,况且救人如救火,关中值此百年不遇的大雪,百姓祈目待援,吾等岂敢怠慢,殿下盛誉,实在愧不敢当。
至于老臣这身子,只是偶感不适,陛下已经遣御医来看过,有劳殿下挂心了。”
闻言李佑轻轻笑笑,道了一句“房相过谦,即是灾情紧急,佑便不多打扰三位大人了。”
说完拱手,恭恭敬敬地相让三人离去。
望着渐渐远去的三道身影,李佑站在原地,眼中若有所思。
赈济灾民?
真当他是小孩儿没见过世面好糊弄不成。
赈济灾民会用得着兵部尚书参与议会?
即便是需要征用兵卒,李世民的亲军有大把的人可用,用得着特意将李靖这个兵部尚书叫到面前商议吗?
李佑摸摸光洁的下巴,心中猜疑,看来是有什么大动作啊。
“殿下?”
殿门前的内侍见李佑怔神,语带疑惑,踟蹰着出言轻声唤道。
本来方才李佑是径直奔太极宫内李二的寝殿去的,可到那之后却被告知一大早李二便来太极殿的政事堂议事了。
他便转而径直往太极殿来,没想到却能另有所收获。
“嗯”
被打断思绪的李佑和旭一笑,丝毫不见着恼,低声轻应,对着忐忑的内侍拱手
“劳烦公公通禀一声,李佑有事求见父皇。”
“不敢”内侍吓得忙避开李佑连道不敢,作为太极殿的门侍,见过的大人物不少,自是识得李佑的。
不过唯一使他心中狐疑的是,宫中盛传的“混世魔王”李佑什么时候这么客气好说话了?
不敢多想,内侍避开后对着李佑躬身行礼,声音轻和道
“殿下稍等,奴婢这就入内禀告。”
说完便小步趋跑着向大殿内去。
约莫一盏茶的功夫,门侍小跑着出来,对着李佑点点头
“陛下允了,殿下快些进去吧。”
轻轻颔首,道句有劳了,李佑便往殿内行去。
******
大殿内燃着地龙,四角又摆放了炭盆,炭火正旺,又有燃着檀香的青铜兽鼎,轻烟袅袅,檀香幽幽。
李二穿着一身常服,坐在御座之上,探究的目光望向李佑。
恭敬地行完礼,将自己罚抄的书稿递给常苏呈上去后。
在殿下站定,李佑隐在袖中的手暗暗拧了一把大腿,疼得李佑龇牙咧嘴,差点叫出声来。
然后挤出一串眼泪,满面悔恨愧疚地“痛哭流涕”跪下道
“儿臣有罪,儿臣有负父皇教导,做出有辱皇家威严之事,请父皇责罚。”
李二闻言深深看了李佑一眼道
“说吧,你又闯什么祸了。”
瞅一眼面色不改的李二,李佑接着悲怆道
“儿臣悔不该不听先生与父皇教诲,少不知事便任性妄为,做事鲁莽,不懂思虑后果就按耐不住猎奇之心,收下元昌王叔所赠称心,更是将称心潜藏于大哥东宫。
今儿臣细思极恐,儿臣自以为无意之举,却辱没了皇家颜面,亵渎父皇圣君威严,更连累了大哥的名声,每每思及儿臣寝食难安,心若油泼...”
李二直接被李佑的话气笑了,这是认错的态度?
话里话外无不在提醒李二,我还小,犯下这种错都是因为年少无知,不懂事,出于好奇心,没有有意触犯的意思,可以原谅。
现在我知道事情不对后,伤心欲绝为自己的错误心忧愁郁,为自己的错误影响太大,让李二丢了面子,失了明君严父的威严而感到惴惴不安,夙夜难寐...
将李佑罚抄的稿纸扔在一旁,看到纸上的“狗爬”字,再听到李佑的话语,李二就一阵无名火起。
冲着“涕泪横流”的李佑面色不善道
“当真是汝所为?”
李佑喉结滚动咽下口唾沫,看着李二阴仄仄的眼神,心中不安道
“确,确是儿臣所为。”
闻言李二须发皆张,怒不可遏道
“来人,将这逆子给朕拖下去,重责三十,以儆效尤!”
“父...”刚想喊冤的李佑被李二锐利的眸子一瞪,顿时没了脾气,哭丧着脸跟着两个侍卫出殿“领赏”。
殿内,常苏看看消失在殿门垂头丧气的李佑再看看李二,欲言又止。
李二扫过常苏,作为跟在他身边十多年的贴身人,他自然知道他的意思。
“你是觉得朕罚的重了是吧?”
“奴婢不敢”常苏连忙躬身。
李二摆摆手,面色沉静道
“生在天家多有不可为之事,处处需得小心谨慎,留心不落人口舌把柄。
此次朕也只是小惩大诫,希望不论是他还是太子,都能引以为戒。”
至于李元昌,李二面上闪过薄怒,误导、引诱他的儿子走入歧途,他自会让他付出代价!!
言罢李二起身对着常苏示意“去外面看看,无需责重,也不可责轻。”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