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在唐代要想免役,就得要当官,官员自然也是最有地位的人。
不过官员也分很多种,同样有高低贵贱之分,除了王公贵族之外,一般的官员以明经和进士、制科及第为上,流外入流最低,与品级无关。
在唐代贞观年间,进士科其实还没有超过明经科,另外,制科的地位与前面两科也差不多。
李丰心想,咱既然带了图书馆,就得想办法考科举。不过,考科举需要资格,一般要先入县学、州学,这种人称为“生徒”。
当然,还有一种,是直接参加州里面的选拔考试,一般情况取前几名参加吏部科举考试。
雍州(长安所在州)的名额会多一些,可能有二三十人,洛阳也差不多。其他州一般只有一两个人,最多不超过三个。
嗯,为了尽快当官,自己马上就去报名参加壅州的选拔考试。
至于如何对李纪解释,就说自己前几年得了一套四书五经加上若干史书,一直在家闭门苦读,反正他也不知真假,因为李纪连村学都未上过。
想到这里,他拿起手机与数据线,到图书馆里面下载各种经史子集资料到手机里,一共有二十六个G。
回到实验室之后,他将其全部转换压缩成PDF格式,在重新编排目录,便于考试的时候查找。
一切搞完之后已到了中午。他煮了两碗粥吃了,然后赶往雍州衙署。
……
雍州衙署在长安县光德坊。
李丰来得正是时候,今天是报名的最后一天!司功曹的林书佐本来已准备下班了,看见衣着破烂的李丰要报考本州进士科选拔考试,很有些吃惊,不屑道:“你把简历说一下!”
他甚至没让李丰写出来,因为他根本没打算让李丰报名,毕竟,考试的纸张也价格不菲,何必让人浪费?
“学生三岁由母亲启蒙,六岁上村学读书,一共九年,后来师从洛阳名师孔老夫子三年……”李丰脱口而答!
当然,那个什么洛阳名师孔老夫子是个根本就不存在的人物!
啊?洛阳孔老夫子?
林书佐一听,有些看不准李丰的实力,想了想说道:“我就实话实说,虽然原则上说,州举考试任何人都可报名。不过,为了防止他人滥竽充数,上官功曹要求先简单初试。
这样,明日上午你来参加初试就是,通过以后,才可参加州里正式的考试!因为按照上官功曹的要求,此次参加雍州选拔考试者必须控制在三百人之内。”
“敢问书佐,今年雍州举子的名额有多少?目前有多少参加初试?”
“明经十五人,进士十人!至于参加初试的人数,据上午统计,有二千六百五十九人,算上你,刚好二千六百六十人!差不多是百分之一吧!”林书佐带着一些嘲笑的口吻。
他心想,雍州举子选拔,通过率百分之一,到了吏部考试,进士科不过百分之二三,明经科不过百分之六七而已,看你的能耐有多大了!
“多谢书佐,鄙人明日一定准时来参加初试!”
说完,李丰简单填写了一个报名表,然后就离开了。
身后,林书佐看着他的背影摇摇头!
……
这种初试、选拔考试都有贴经、墨义。贴经就是填空题,墨义就是解释题,选拔考试还多了一首诗,当然,他也是当了一回文抄公。
这种考试对于李丰来说当然没有难度,反正是抄书。如果这都突围不了,那朝廷正式的考试还有希望吗?
监考人对于他的手机根本不知道是何物,自然也不存在禁止携带的问题。
正式成绩要三天之后才公布,负责阅卷的主考官是雍州司功参军上官仪,此人还有一个极其令人羡慕的职务:门下省弘文馆直学士!
……
李丰、李纪兄弟二人已在魏王府呆了二十天,除去生病的三天、休息一天、考试两天,实际上只工作了十四天。
李纪服役期限已满,自然要回去干农活,他们家准备种植冬小麦。
冬小麦以往南方种植比较多,经过几百年逐步发展到关中(陕|西)地区。目前关中已经有人少量种植,李纪家中贫穷,希望通过多种植一季小麦,能够多一份收成。
李纪走后,李丰被张管事安排到魏王府后花园营帐区服务。
魏王李泰编纂《括地志》一书,是一部共有五百卷的巨著,所有上千的参与人员全部住在魏王府。
人多了肯定住不下,因此,李世民特地下诏,在由卫尉寺在魏王府后花园里面搭建了三十个军帐,共编书的人员居住,所有饮食也由光禄寺提供。
第二日,张管事带着李丰来到后花园,指着密密麻麻三十个军帐说道:
“此处人多,因此搭建了两个临时的茅厕,你与三个庶仆就负责把两个茅厕里的粪挑到西边菜地去浇菜!”
啊?李纪以前不是说自己干活很轻松吗?原来是挑粪的工作!轻松个屁!
想不到我堂堂一个千年以后985高校的的博士,居然穿越到大唐成了一个挑粪工!这谁想得到?
不过转念一想,任何工作总得有人干!后世好像还有一个挑粪工成了全国劳模!咱就当几天“人民的挑粪工”又如何?
想着只干六天就回去了,于是应道:“张管事但请放心,小人一定干好这差事!”
“嗯!腿脚勤快一点,等会儿谢功曹高兴了,说不定赏你一顿肉吃!”张管事点点头,随后离去了。
赏……赏一顿肉吃?娘的,这下人真不好当!听着好像是扔一块肉给什么动物一样!
接着,他找到另外三名庶仆,拿了工具开始舀粪。
说实话,幸好李丰穿越过来附身的这人是农民,否则一个在城里面长大的人,哪干得了这个工作?
尽管如此,他舀了几下,依然有一种想呕吐的感觉!
旁边一位四十多岁的庶仆王叔看他不像干这工作的人,于是抢过了粪兜,笑着说道:
“李三,还是我来,你歇着吧!听李四说,你已参加了雍州进士科举选拔考试,有多大的希望入围啊?”
“这……应该有六七成吧?当然这也很难说!”。
“哦?那恭喜你呀!怕不是此处要出一位掏粪进士?”王叔说道。
掏粪进士?这个名字也太不雅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