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595章 平定南中

第595章 平定南中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p
  
  “贫道……”
  
  寇谦之刚要开口应承下来,可不知为何,话到嘴边却又说不出来。
  
  因为他很清楚,一旦下定决心让新天师道走出去,带来的可不光是荣耀,还有牺牲。
  
  如果他们什么也不做,老老实实待在中土,完全可以享受安宁生活,何必去域外受苦?
  
  但是!他若今日弗了雍王之意,未来天师道必将被雍王抛弃。
  
  他永远也忘不了当年与师父觐见雍王的场景,正是那一次会面奠定了道教复兴。
  
  也正是那一次会面之后,他从师父那里知道了佛门拒绝了雍王拉拢。
  
  结果佛门从此开始步入深渊,至今仍还看不到希望。
  
  而眼前这次选择,对佛道两家来说又何尝不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
  
  寇谦之相信,若他不能牢牢抱紧雍王大腿,今日之佛门将是未来之道教。
  
  想到这儿,他一下子握紧了拳头,暗道:“绝不能让道门在我手上衰落。”
  
  再说,这去海外冒险对新天师道来说也是扬名机会,若能寻到一两座‘仙山仙岛’,必将大大扩大道门影响力,对日后传教大有裨益。
  
  心意已决,他向雍王稽首拜道:“贫道愿率徒众为河西探索域外,也愿将大天尊的慈爱播撒至异国他邦。”
  
  卫朔面露欣喜地点了点头,寇谦之的态度让他十分满意。
  
  果然还是自家人贴心,不像佛门总是又臭又硬。
  
  对于新天师道能不能在域外发扬光大,并非卫朔关注重点。
  
  他更看中新天师道能够作为华夏对外交流的使者,既把华夏文明带向世界各地,也把外面的好东西引进来中土。
  
  毕竟,只有与各个文明不断交流,才能促进华夏文明进一步发展、壮大。
  
  因为文明之间的交流,除了物质交流外,还会促进科技、文化等全方位提升。
  
  历史上,华夏文明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不多,而能够给华夏带来裨益的文明更少。
  
  放眼华夏四周,除了蛮夷还是蛮夷,而这些蛮夷除了仰慕华夏文明外,只会搞破坏。
  
  甚至还需要借助华夏来实现自身进步,而他们除了给华夏带来落后、野蛮、伤害外,再无任何用途。
  
  而此次卫朔推动对外交流,便是想用西域汗血马、美洲玉米、土豆、古希腊文化、古罗马军事等等一切,来进一步促进华夏文明大跃进。
  
  除此以外,不同文明间交流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例如丝绸之路,给华夏带来数也数不清的利益。
  
  中亚乃至于西亚,以及更遥远的地中海文明,都对华夏丝绸、瓷器、茶叶极度渴望。
  
  如能通过交流,进一步扩大现有丝绸交易规模,必然能让华夏赚个盆满钵满。
  
  因为历史已经告诉卫朔,在工业革命兴起前,华夏一直是世界经济中心。
  
  不过,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卫朔来自现代,更是比任何人都清楚海外开拓有多么艰难。
  
  以河西开拓夷洲岛而言,如今两年过去了,河西势力依然没能深入岛上核心。
  
  想到这儿,他不禁肃穆道:“华夏从未向大海迈出脚步,你们将是先行者。”
  
  “其中难度一点儿不比博望侯凿空西域来地简单,甚至更艰难一些。”
  
  “你可下定了决心?”
  
  “为了把道统传向域外,贫道不惧任何艰辛。”
  
  “好!尔既有此宏愿,孤便助你一臂之力。”
  
  “你即刻从教中挑选出合适人选,然后前往夷洲岛找伯祚与休之,他们会安排妥当。”
  
  ……
  
  就在卫朔坐镇洛阳,忙着整顿中原时,当初逃亡南中的谯纵终于撑不住了。
  
  当初侯产德作乱时,谯纵曾抱有几分期望,认为河西军迟早会败退关中。
  
  殊料,侯晖只泛起了一点儿沉渣,很快就变得风平浪静。
  
  等王买德开始大规模迁徙蜀中豪族,才让谯纵彻底感到惊慌。
  
  果然,等各地豪族被迁走,河西开始蜀中大规模推行均田制,局势顿时稳定下来。
  
  面对谯纵躲在南中不出,王买德也没有急于派兵攻打,而是采取了封锁围困之策。
  
  南中虽然地势险要,不易攻取,却也偏僻荒凉没甚产出。
  
  若无外界输入,当地人只好饮毛茹血,过上原始生活。
  
  面对河西全面封锁,谯纵尚忍得住,可那些南中大姓、土著夷民却受不了了。
  
  别看谯纵头上戴着蜀王头衔,但南中七郡真正主人,却是南中大姓与土著夷帅。
  
  从两汉时开始,不断有汉人豪强为躲避战乱而逃入南中地区。
  
  南中地区土著民族众多,地理环境险恶。
  
  这些汉族移民不得不以血缘为纽带,聚集在一起生活,从而形成“大姓”。
  
  到了东汉后期,这些“大姓”已经成为南中地区举足轻重的力量。
  
  他们拥有私人武装和地盘,与土著“夷帅”进行联姻,称为“遑耶”,成为南中统治者。
  
  这些大姓仗着南中地理险恶,对中原王朝一向是强则服、弱则叛。
  
  汉末魏晋以来,中原战事不断,对南中控制力减弱,南中大姓由是叛降不定。
  
  如今河西强势入主蜀地,南中大姓故态复萌,想要拿谯纵向河西投降。
  
  但谯纵也不傻,他很快察觉到南中大姓对他不怀好意。
  
  走投无路之下,谯纵只好抢在南中大姓叛乱前向河西投降。
  
  三月底,谯纵使者抵达成都,向蜀中都督王买德、刺史冯跋提出投降。
  
  王买德接受了谯纵请降,但并未解除南中封锁。
  
  他只是把谯纵一家迁往长安,交给雍王处置,大军则继续驻扎在南中边境。
  
  王买德不是没想过派兵深入南中,但现实却让他不得不打消此念头。
  
  历史上,南中地区大致是指今天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平定南中,并发生了七擒孟获的故事。
  
  平定南中后,蜀汉在南中共设七郡之地,即牂柯、越嶲、朱提、建宁、永昌、云南、兴古等郡。
  
  如此广袤地盘,河西没有理由放弃,但南中不仅地理环境险恶,且民情复杂。
  
  其境内瘴气横行,遍地是蛇虫鼠疫,又生活着人数众多的土著夷民。
  
  因为没有把握一劳永逸地解决南中之地,故王买德宁愿封锁困死南中。
  
  哪怕南中大姓再三表示愿意臣服河西,愿奉雍王为主,他依然不为所动。
  
  眼看南中环境持续恶化,南中大姓与土著夷帅再也无法坐视不下去。
  
  四月中,大姓爨氏率部曲数万,正式起兵造反,由此南中大乱。
  
  王买德虽然不敢派兵深入南中,但防守叛军入侵蜀地却是绰绰有余。
  
  他以胡藩为主将,率精兵扼守南中入蜀之关键——旄牛路。
  
  结果,任凭爨氏部曲与土著青壮攻势猛烈,却始终被挡在南中境内不得前进一步。
  
  如此攻打了半月有余,南中叛军损失惨重,却战果寥寥。
  
  期间胡藩等将曾建议趁机招降叛军,却被王买德给严词拒绝。
  
  并非王买德绝情狠毒,而是他早看透了南中大姓本质。
  
  从两汉以来,南中地区一直处于自治状态。
  
  尤其魏晋以来,中原王朝衰落,竟让南中自治倾向越来越有向独立方向发展。
  
  那些南中大姓早不以华夏自居,而大多已被夷化,融入南中土著夷民之中。
  
  若想摆脱当前困局,必须彻底铲除南中大姓。
  
  而王买德拒绝南中大姓投诚,就是要将其逼向绝境,让他们在走投无路之下,彻底放弃自治幻想。
  
  而事情发展果如他所料,南中叛乱并未给南中大姓带来好处,反倒让其处境更加艰难。
  
  至四月底,爨氏首领不得不向河西无条件投降,至此南中七郡遂归河西所属。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