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又是一年过去了,此时抗战已经进入到了第三个年头。
这天楚云飞接到前沿阵地的报告:距离三五八团防区40公里处的苍云岭,有一支八路军和日军交上了火。楚云飞一直对八路军的作战能力感到好奇,就登上了瞭望台用望远镜观察着远方的战事情况。
楚云飞通过望远镜看到了这支日军队伍进攻似乎十分凶猛,“去查查,这是日军哪支部队的。”
没过多久,参谋长方立功就来告诉楚云飞,这支日军部队是三五八团的“老朋友”——坂田联队,楚云飞第一个反应是:真是冤家路窄。此时楚云飞会想起了两年前,那场让他中枪负伤的战斗,连自己这般装备都被坂田打的喘不过气来,那八路军肯定是必死无疑了!
“看来八路军这仗不好打了啊,我们得想办法支援他们一下才行。”
“团座,此事恐怕不太好办,阎长官已经三令五申:配合八路军作战要有长官部的书面命令,否则严惩不贷。”
自从去年阎锡山发动“晋西事变”后,就对晋绥军和八路军之间协同作战这件事情做出了严格规定,两军之间处于划清界限、互不干涉的情况。一想到之前自己和徐曼云遭遇日军袭击时还是八路军救了他们,现在自己看着八路军被围困却按兵不动,楚云飞的心里实在是有些过不去!
看楚云飞的内心有些过意不去,方立功宽慰他说:“团座不必自责,他们虽说是友军但实则是国民政府的心头大患,委员长视八路军为眼中钉肉中刺,早晚是要被解决的。”
“这些我都知道,唉,算了,通知前沿观察所盯紧鬼子的动向。”正是因为心知肚明却又无可奈何,楚云飞更是感到惋惜。看了一会楚云飞就从瞭望台下来了,他觉得这支八路军是跳不出坂田联队的包围圈了,结果应该没有什么悬念。
其实楚云飞对八路军没有什么好感,民国16年楚云飞从黄埔毕业的时候刚好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从那时起至七七事变楚云飞和共党部队打了十年。他也知道,这些积怨不是一个“国共合作”就可以消除的。
“团座,前沿观察所传来最新报告,被坂田联队包围的八路军突围了!”方立功说这话时语气里是满满的不可思议。
“你说什么?突围了?”同样的,这样的结果连楚云飞也感到不可思议,就凭着八路军那些低劣的武器装备竟然可以跳出坂田的包围圈!
“真乃人才也,这是哪支部队,指挥官是谁?”
“是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新一团,团长叫李云龙。”
“新一团?原来如此,我明白了。”听到新一团这个名字楚云飞笑了一下,他想到了一年前自己和徐曼云被围困在山上,当时救下他们的那支八路军游击队就是新一团!
“团座听说过?”
“去年我和徐参谋遇险时正是新一团出手相救,本来我想找个时间去人家团部当面道谢,结果后来的事你也知道.....忙里忙外的也就忘了。”这么说来楚云飞更想当面认识认识这个新一团名叫李云龙的团长了。
几天后,当楚云飞再报告了阎长官获得许可打算前往新一团驻地时却得到消息:新一团的团长已经换了人,李云龙被撤职了。无奈,楚云飞只能取消了这次计划,他感叹道:“当年刘玄德为了见孔明也是三顾茅庐,看来这位李团长绝非简单人。”
当楚云飞再得到有关李云龙的消息已是又过了几个月以后,而这次的消息是整个二战区都为之震撼:李云龙率领一个独立团全歼了日军山崎大队。
这件事让阎锡山为之震惊,他和楚云飞一样都想不明白凭借着八路军的那几只破枪,是怎么做到消灭一个联队的?阎锡山不得不重新审视这支自己曾经瞧不上眼的队伍了,他打算向八路军学习一下战略战术方法,故组成了一个军官团去八路军总部观摩——这其中就有楚云飞。
这天楚云飞带着副官孙铭跟随军官团去往八路军总部,他们在一个路口见到了八路军负责接待的士兵。楚云飞看着这几个八路军士兵,灰头土脸的,帽子和衣服都有几个地方破了动,他们背着的步枪还是出产于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阳创建的汉阳兵工厂。但就是这么支队伍,愣是凭借着大山地形与日军周旋,时不时地给予日军损耗,无形之中消耗着日军的有生力量。
“请问贵军中是否有人想要参观三八六旅独立团,该部就在附近。”彭老总知道李云龙这几次的表现已让他在二战区名声大振,所以特地给了李云龙这个表现的机会。
“是李云龙的团吗?”
“正是。”
在得到士兵肯定的回答以后,楚云飞表示自己愿意去,他内心有些许的期待和激动。
虽然心里已经有所准备,但到了以后楚云飞还是被独立团的艰苦环境惊讶到了!在等李团长来的期间,楚云飞大概的看了看四周。这里原本应该是一个村子,每间房间都很矮小让身高六尺多的楚云飞只能低头弯腰进屋;屋顶也是草棚搭的,墙壁因为年久失修已经开裂、唯一能取暖的东西只有炕。
“团座,这种环境他们竟然都受的了,这么多士兵挤一个小屋子。”孙铭对于这种环境表现的比楚云飞更加惊讶。
“这种话你可别当着人家的面说,知道吗?”
“是,放心吧团座,该说什么我还是知道的。”
这时,楚云飞看到有两个人走进院子,门外的士兵看到他们都做了敬礼的姿势,楚云飞明白自己要见的人来了。来的有两个人,分别是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政委赵刚,楚云飞凭借自己在部队多年的经验,一下就看出了这个脸上布着些许皱纹的沧桑中年男子——就是名声大振一时的李云龙。
“李团长,久仰大名啊。”
“哪里哪里楚团长客气了,贵部乃二战区主力,楚团长能来我这座小庙,李某三生有幸。”
“李团长我还没谢谢你,去年我与部下在山里遭遇日军伏击,是你的新一团一支游击队救下了我,本来应该当面道谢结果出了点事耽搁至今,楚某惭愧。”
“原来咱们之间还有这段渊源,看来我与楚团长缘分不浅啊。”
楚云飞与李云龙都是职业军人,在这遇见彼此都是惺惺相惜,一来二去地聊着便成了朋友。李云龙带楚云飞参观了独立团大刀队的训练,楚云飞明白了为什么这个李团长这么能带兵打仗了,他的部队都有一种精神——一种坚韧不拔、屹立不倒的精神,哪怕遇见再强的对手也绝不畏缩!出于对李云龙的敬佩,楚云飞甚至将自己的勃朗宁拿出其中一支送给了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