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萧敌鲁之所以坚持撤军,原因很简单,他的姐姐是整个回纥的天,也是联系契丹与回纥两大部族的唯一纽带。
要是姐姐出了什么意外,那肯定是一场血雨腥风,他们萧氏一族的日子定然也不好过,尤其是他这个弟弟,没了姐姐的支持,耶律阿保机还会继续这样信任他吗?
而且他也考虑到了,没有攻下平州城还好,要是攻下了,定然要劫掠一番,这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加上还要带着大量的资财撤退,撤退的速度定然十分缓慢,即使不考虑那支汉军骑兵,他也担心回去之后,临潢已经出了什么变故。
作为后族中唯一的统军大将,自是感觉到了耶律贵族中隐藏的暗流汹涌,他这才强烈建议耶律曷鲁速速撤兵。
但是撤兵也要有计策,总不能脑子一热拍板就撤。
于是两人在商量之后,决定把那个投诚的人扔出来,假意明夜攻城,实则趁着城内混乱的时候,直接率军撤回北方。
高启勇是平州右军的一名校尉,他有高句丽血统,因此他在平卢军的职位基本已经触摸到了天花板。
本来他就对汉人政权没什么多么大的忠诚,但是也不想贸然打破平静的生活,最起码也是五校尉之一,生活过得还算滋润。
可是契丹人连续的攻城,让他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他的便宜小舅子邓三,怂恿他献门投降,让他不由得有些意动。
邓三是他养的外宅的弟弟,一直以来就是个泼皮无赖,后来在他的指点下,干起了走私的勾当,着实帮他赚了不少钱。
起初邓三怂恿他投降,他还不乐意,毕竟在平州城内,他高启勇虽然不是最顶尖的那批人,但是也不是好惹的,不管是文武官员,都会卖他的面子。
要是去了契丹人那里,谁知道还有没有这待遇。
但是随着契丹人攻城的烈度越来越高,不仅仅是他有些没信心守得住平州城了,就是城内其他的文武官员也有些绝望了。
可能唯一还有点信心的,也就是那个叫冯道的监军了。
最后他昨天终于下定了决心,决定派小舅子出城联系契丹人,他本人则是找来心腹密议投降的事情。
由于他的手下大部分都是高句丽人,也都比较信服他,这也是他为何能稳坐校尉的重要原因。
听说要投降契丹人,他手下的几个都头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反正都是吃官粮的,给谁卖命不是卖。
于是这天晚上,他们密谋杀了几个汉人军官之后,往上报了个被流矢射杀,上面人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等吃完晚饭,城南换防的时候,高启勇带领手下突袭了守门的士兵,满怀期待地等着城外的契丹人进城。
……
……
李辉已经在外征战快俩月了,草原上条件不太好,不仅晒黑了许多,而且又不能洗头,浑身油腻腻的。
不过不管是手下人还是东部奚盟军,都十分拥戴他这个共主。
原因很简单,虽然不可避免的有伤亡出现,但是活着的人,一个个都是腰缠万贯了。
此时李辉手下的汉人已经达到了一万多人,除去在后勤做运输的几千老弱妇孺,他的军队已经膨胀到了六千多人,这还不算雇佣的高句丽雇佣军。
抢掠来的物资也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他心中不禁感叹,果然抢劫才是来钱最快的途径,就不说牛羊了,光是战马就是三万多匹。
军队的伙食条件也大大的提高了,不管是涿州兵还是新加入的普通士兵,不到俩月的牛羊肉养着,身体普遍壮了一圈。
只是膨胀地军队并没有让战斗力提升多高,相反,臃肿的军队还拖慢了行军的步伐,这几天已经越来越难找到肥羊宰了。
这时候的他已经起了撤兵的心思,见好就收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这一战下来,他相信契丹人就是想报复,也要等个一年半载了,毕竟这么大的损失,不是一时间能弥补的,耶律阿保机就是再生气,也要缓一口气才行。
虽然他不知道耶律阿保机何时平定西部奚的,但是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也该知道消息了,此时八成已经到了回来的路上。
于是,这天他招来几个手下,商议撤兵。
乌烈第一次感觉抢劫是如此地美妙,虽然他从长远考虑,并没有贪图非常多的财物,但是即使这样,他也分到了几千头的牛羊还有一些别的值钱的东西,只此一趟,他回去之后,就能稳坐东部奚盟主的位置,说不定东部奚的奚王,也不是不能当一下试试。
听说李辉打算撤兵,他竟然颇为不舍,言语间试探李辉,能不能再抢几天。
不是他不想单干,实在是没有营州兵撑腰,他有些底气不足。
这不得不提到营州兵的装备了,由于之前刘守光赞助了大批的盔甲,李辉手下的涿州兵一个个自认为带了复活甲,冲阵起来那叫一个奔放,而契丹牧民大部分连个皮甲都没有,几乎相当于那种脆皮法师,还是放完了技能的那种,几乎逮到就死,而他们的普通攻击,根本就击不穿涿州兵的两层皮甲,甚至有的人身穿山文甲,即使一刀砍上去,也就是冒点火星,皮都伤不着。
乌烈的手下虽然装备也提升了一个大台阶,但是大部分都是营州兵淘汰下来的武器,铠甲几乎没有,都是自家制造的简易皮甲,防护能力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没有李辉手下那一千多名涿州兵奔放的进攻,他相信要是自己单独来劫掠,肯定要被契丹人重新教做人。
李辉还想着保持双方的联盟,跟他细细说了一番自己的担忧,还点出了契丹人抱团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再想单抓,几乎已经做不到了,既然如此,不如撤兵,最起码还能得到不少的资财。
乌烈也感觉到了这点,他也知道李辉说得有理,思来想去,同意了李辉的意见,命令部下开始朝着营州方向撤退。
李辉的撤退路线很是刁钻,他宁肯翻过群山,也不打算从原来的老路回去,他也担心碰上回援的契丹军队。
不得不说,他选择的撤退时机很是巧妙,因为就在七天后,耶律阿保机的大军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