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至于伊礼的一千泰山军?
姬阳表示,他可不会用如今俘虏的精锐去补充。这些人,将是他麾下军队由量向质转变的起点。
伊礼的统帅太低,若是换成精锐泰山军,两三百人就是他的极限了。所以积分已经告馨的姬阳,也只能留待日后,或在拿下平周的魏国上党部队后,再为他补充一千普通泰山军了。
“带上来吧!”
已经基本完成整编,有了片刻空闲的姬阳,再次见到了魏军的主将王毅和吴贲。
对姬阳而言,其实这两个人留不留都无所谓,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姬阳还是选择要见他们一面。
毕竟,姬阳在短期内,能够从传国玉玺中兑换的高阶文武太少了。这两员魏将的能力都不错,至少那员名叫吴贲的副将就非常有潜力。
进入中军大帐的王毅明显有些失神,毕竟在一个时辰前,坐在主位上发号施令的还是他。
与他相比,已经想明白的吴贲就没那么多想法了。尽管被绑着,但也轻轻碰了一下王毅,两人这才跪倒在地低下头道:“败军之将,参见君上!”
“呵!”姬阳一看,这俩人还挺有自知之明的。没骂,也没闹,把姿态放得也很低,就差让姬阳招降了。
其实姬阳完全不知道,他自己给王毅和吴贲,以及被俘虏的两千余魏国边军,造成了多么大的心理伤害。
“大哥,镇国级啊!投降这样的变态很丢人吗?”
这恐怕也是如今魏营中所有俘虏共同的想法。当然,在姬阳兑换融合后,俘虏的人数已经减少到了九百多人,至于剩下的一千两百多人,全都成了如今姬阳麾下的勇士。
“末将愿降!”
在偷偷看了一眼,正一脸玩味看着他们的姬阳后,王毅连姬阳招揽的话都没说,直接就投降了。
若不是传国玉玺提示他,这货是真投降,姬阳还以为他是在玩诈降呢!
接受还是不接受?
姬阳的回答很确定,为什么不呢?
这个王毅虽然已经四十余岁,发展潜力也非常有限。可人家再怎么说,也是武力75点的二流武将啊?
“王将军请起!”
既然人家都投降了,姬阳也不介意给出足够的姿态。于是走下帅位,亲自为王毅松绑。
王毅一看,以姬阳“镇国级”的实力,居然能亲自为他松绑,原本为了保命的五十七点忠诚度,也升到了六十四。
虽然忠诚度依然很低,一看就知道是为了保命才投降的,可如今的姬阳还能要求什么?
只要他敢投降,来自二十一世纪地球的姬阳,就有的是办法让他真投降。
但对姬阳来说,在王毅和吴贲两人中,他更看重吴贲。
不止是因为吴贲的统帅和武力都高。更重要的是吴贲足够年轻,未来会有无限的可能。
他的年纪与庞葱相仿,只有二十六岁。只要不中途夭折,以目前的情况看,将来最少也是一名一流武将。
所以在安抚了王毅之后,姬阳又准备解吴贲的绳子。
“君上且慢!”
什么意思?看了看后撤一步,躲开姬阳的吴贲,姬阳心想:“难道这个吴贲,还是个愿意慷慨赴死的义士不成?既然如此,他为何还要投降呢?”
姬阳搞不清楚,但吴贲也没有让姬阳干等,他郑重道:“君上神威,贲心向往之,怎奈家中父老皆在魏国,若此时归降,恐父老妻儿遭难,恕难从命。”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姬阳惊奇的发现,原本忠诚度已经六十四点的王毅,忠诚度居然也瞬间降了下来,最终跪在地上沉默不语。
“尼玛的!”
看着眼前这位大义凛然的魏国武将,姬阳差点就让人推出去把他砍了。
也许是看出了姬阳脸色不对,于是吴贲又道:“贲可先入战俘营,若君上当真战胜我大魏,到时贲再归降不迟。”
好吧!激将法都用出来了,难怪你的智力那么高!
不等姬阳出言反驳,吴贲继续道:“贲乃河西吴氏,曾祖乃魏国大将军起,君上不必担心贲食言而肥。”
看了看已经陷入沉思的姬阳,以及跪在地上低头不语的王毅,吴贲心中暗叹一声又道:“王将军出身河东王氏,乃文侯时大将军错的后人,当会与贲同。”
河西?天下诸国这一战之后,河西还是不是魏国的都是两说,你还等姬阳胜利的才投降?
不过姬阳也不得不佩吴贲的智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再用个激将法。
不但解了自己的围,还拉了同僚王毅一把。
其实吴贲说的没错,若他们俩此时降了,那魏国是真的会反攻倒算的。
以魏惠王的脾气,就算不会迁怒他们的家族,但妻儿老小肯定会受到责难。
看了看一脸坚毅的吴贲,姬阳觉得,还是要给他这个机会的。因为姬阳相信,等秦国拿下了河西,这位有良将品质的吴贲,绝对不会让他亏本。
而且姬阳还知道,这个时间恐怕不会太久了。自从魏国的河西和上郡派兵打他开始,估计秦国已经在积极筹划进攻的方向了。
“哈哈哈~!”
想明白的姬阳大手一挥笑道:“就依你所言,咱们击掌为誓!”
“啪~!”
在解开绳索后,两个手掌拍在了一起。恐怕连姬阳自己都没想到,他这样的信任对吴贲的影响有多大。等到秦国真的占据了河西,姬阳收获的根本就不是一个吴贲,而是大量逃入河东的吴氏族人。
当然,这是后话,暂时按下不提。
午时刚过,仅仅只在魏军营地休整了一个时辰的姬阳,就带着军队去了交关。
此时的平周县已经丢了两个城邑,万幸的是,魏军并没有捣毁城邑内的三皇五帝庙,要不然姬阳就该哭了。
从上党入侵平周的魏军有五千人,他们的统帅是一员一流统帅,名叫:“魏明。”
魏明是魏属上党郡的左都尉,年二十余岁,其父是魏国公室大将“公子章。”
说起这位公子章也许很多人不熟悉。但要说起齐魏“马陵之战”后,楚国十五万大军伐魏,被魏章三万人击溃的事迹,恐怕在这个时代就无人不知了。
当时因为魏国刚刚经历了马陵大败,不仅主力大军元气大伤,就连士气,在失去了庞涓和太子申后也同样大跌。
所以在楚国的进攻下,魏国无力抵抗,连续失陷了南城郡的十余县,楚国兵峰直指大梁。
当时只有二十四岁的魏章,以“国破我亡,宗室当殉”为口号,在魏都大梁组建了约两万人的“宗室军。”后来魏国宗室不断有人加入,最终在抵达南城的时候,这支部队已经达到了三万人。
这三万人,真正出身魏国宗室的并没有多少,但他们的实力却非常让人畏惧。
因为当时魏国实行的是“分封制。”这些魏国的公族,全是历代魏王的后裔,他们全都是有封地的。有封地当然就有护卫,那这些护卫的实力能弱吗?
所以这三万人一战就击溃了十五万楚军,阵战五万,追击数百里,打的楚国这十来年都老老实实的趴窝,再也不敢觊觎魏国的南城郡了。
这一战,也使得当时已经没落的魏章家族迅速崛起。最终被魏惠王收为义子,而他在军中的地位,也逐渐取代了过去勇冠三军的故太子申。
也正因如此,魏国虽然限制了封君的很多权利,但强悍的护卫军,却被保留了下来,成了魏国最后的一道武力屏障。
如今魏明麾下,就有这样的一支亲卫营,虽然人数只有五百人,但他们的实力,比魏武卒都强,甚至要稳压秦国的锐士一头。因为这支五百人的亲卫队中,不仅有五名充任百夫长的二流武将,还有一名一流武将统领。
除了这五百人外,他麾下还有三员二流武将率领的一千五百“三武军,”即“武卒,武卫,武胜”各五百人。
剩下的三千人,也是从上党各地抽调的精锐常备军,虽然实力不如魏国的边军,仅比普通常备军稍强,但也有三位二流武将充任千夫长。
这也是姬阳让孙观放弃周边,严守汾水西岸,等待救援的原因。
因为在如此精锐的一支军队进攻下,别说那些小城邑,仅有一千常备军实力的孙观,就连县城他都守不了一天。
不说魏明麾下那支变态的亲卫军,就是那支五百人的武卫军,都不是如今姬阳的老师庞葱麾下,那些半成品的货色。
作为魏国称霸了一甲子的主力“三武军。”在鼎盛时期,哪怕是普通一兵都是锐士级的,都快赶上姬阳麾下的羽林军了。
尽管在经过马陵之战后魏国三武军折损不小,这些年东征西讨也损失惨重。
可如今的三武军,也依然是悍卒起,与姬阳麾下的“陷阵营”都是同一个级别的存在。
如此精锐的部队,难怪会在一天的时间内奔袭上百里,连续攻占平周境内的两座城邑了。
姬阳相信,若不是为了照顾队伍中的常备军,这支部队如今拿下整个平周都有可能。
这也是姬阳仅仅稍作休整,就不得不急行军进入交关,将俘虏留下,带着三千狼骑和两千五百键锐营火速驰援平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