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三国人屠 / 第六十三章 士人

第六十三章 士人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领导比较倔强,属下只好扛事,钟繇道:“韩君此番保全阳翟,救万民于水火,实乃不世之功,阳翟父老不胜感激,吾等已置酒筵为韩君贺。”
  韩轻逊谢:“救援阳翟乃轻之本分,区区微功不值一晒。”
  辛平道:“不知韩君是舞阳韩氏还是我阳翟韩氏?”他和韩馥交好,是以有此一问。
  “在下阳翟人士,家父讳馥,所以率军来阳翟。”
  “不意文节有此麟儿!实乃韩氏之幸、阳翟之幸!”
  韩轻被这话吓了一跳,却是阴修像是刚睡醒一样惊讶的赞叹着。
  原来人家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哪路神仙……可是出身真的那么重要吗?救命之恩都不能让你们折节下交?
  “府君过誉,轻愧不敢当。”
  “当得!当得!元常,这便入席?”阴修原地复活,热情难当。
  “府君,请!”
  “韩君,请!”
  “诸君,请!”
  “且慢!”韩轻打断了钟繇的邀请,谈实在是吃不下去喝不下去。
  “轻一路赶来,闻听城中哀泣之声不绝,实在无心饮食,且诸事繁重,需先行处理,尤其是数万尸体,若不及时掩埋,恐致瘟疫!”
  本来大家听着是不喜的,毕竟都吓了累了几天了,正该好好饮宴一番,放松放松,可你这么说显得俺们多不好,就你一个人能任事吗,就你一个人高尚?
  可是当听到瘟疫两个字之后,众皆默然,神情都紧张起来,光合二年的大疫犹如还在眼前,在场哪家不曾送葬?
  气氛有点尴尬,韩轻无心再待下去,拱手告辞。
  众人也没有挽留,太尴尬了,让这尴尬货赶紧走吧,咱们吃点也赶紧干活去,瘟疫可不是闹着玩的。
  是时视死如生,对待死人的态度十分尊重,葬礼十分隆重,韩轻也不敢冒着天下之大不违提出火葬之说,只能遣人盯着清理干净,别污染了水源。
  管不了别人,但军营中的饮水必须烧开了再喝,集中排泄,关乎性命,不能有丝毫侥幸。
  老兄弟们都熟悉了这套流程,主要是管理扩招的那部分人,还有俘虏。
  这一千多俘虏身体素质比较高,那些协裹的流民都被当成炮灰,在之前的攻城战中消耗掉了,留下的都算是黄巾军的精锐。
  韩轻和各个主将陆续从中挑选出二三百人补入自己的队伍,其余的准备交给阴修他们处理,是杀是囚都由得他们,韩轻无力去管。
  不出意外,交付给颍川郡的俘虏依律全部被斩首,让被韩轻选中的黄巾贼庆幸不已,若非加入了韩轻部下,此时难免一刀两断。
  修整两日,待探马回报:黄巾军大部集中在长社,围困朝廷大军,阳翟暂且安全。
  韩轻准备辞行,继续扩大自己的队伍,但拒绝了辛平相助二百家兵的好意,他不想队伍内被别的势力渗透,从头到尾他的兵员就是无家可归的山贼和黄巾军俘虏,军法严苛,违者立斩,以保持自身的权威和队伍的纯粹性,
  阴修对这个不识时务的小儿不感冒,没有挽留,只给予部分钱粮,钟繇苦留无果,便请求韩轻去救援许县和颖阴。他与许县陈氏和颖阴荀氏交好,唯恐黄巾军攻破城池,屠戮一空。
  汝南、颍川都是黄巾重灾区,韩轻本不想太早深入险地,可此时必须得去了,为了面子!
  不过得拖一拖,这两天各地黄巾军正在朝长社集结,反正最后都是一把火烧死,没必要去血拼,就让他们先过去吧,而且记忆中颖阴没有失守,也可能是黄巾军特意放过了颖阴。
  黄巾军也很奇怪,对于经学大家很尊重,比如遇到郑玄就绕着走,非常恭敬,所以郑玄所在的地方就没有遭到破坏。所以颖阴得以保全,可能也是黄巾军卖了荀爽的面子。
  阳翟以下就全是平原了,此后将无险可守,韩轻干脆又开始做起了军粮,征用、打造大车。
  所谓的大车也就是木板箱车,行军时用来拉东西,临时停留时可以作为屏障,如果遇到敌军突袭,大车一围就是简易的营盘。
  打造费时费力,主要还是征用,然后修理改装,只在车尾部加装厚实的木板,留出射击的槽孔即可。
  阳翟虽然富裕,有车的人家也不多,几天下来才弄到二百来架,韩轻也不是强抢,基本上都给了成本费,让他们自己以后再慢慢做一架。
  又拖了三天才拔营出发,钟繇早已急的跳脚了……
  斥候队的事务基本上都由赵云负责了,赵云稳重好学,一路行来把黄忠的手段学了个七七八八,凡事处理的井井有条,此时便把斥候分作六队,轮流梯次探查,最远查看到三十里外。
  黄忠带着射声士专心培训弓箭手和弩手,轻步兵暂时交给张飞统领,重步兵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左雄也只是暂领。
  简雍此时已成为行军主薄,为韩轻处理一些琐事,只是毕竟青涩,经验不足,这厮生性又跳脱,不是很好用。
  韩轻在阳翟时本想借郭图一用,可是阴修那态度让他却步,想想郭图后来干的那些狗屁倒灶的事……还是算了,至于钟繇,已经名声在外,纵然急的跳脚却不肯折节从军帮着韩轻去救好友,这让韩轻很是鄙视了一番。
  这就是急公好义的士大夫吗?只是那种不立于危墙之下的“君子”吧!
  望门投止的张俭,这个只放嘴炮的钟繇,亲自摘下少帝印绶的袁隗,入蜀坐大的刘焉……这些都是士!
  士啊,这个处于社会阶层顶端的人群,哪一个不是为了自己,为了家族,为了利益,怎么能指望这帮人救国救民呢。
  这不是他们的错,这是这时代的错,是这制度的错,这错误在实行九品中正制之后达到了巅峰。
  必须要扭转这种现象!
  说其他的都没用,否则你就是打下了这天下最终也还是会慢慢腐朽。
  可是谈何容易,此时与士族为敌简直就是和全天下为敌,王莽前车不远,足以为鉴。
  自光武中兴以来,世家大族的力量比前汉又强了很多,非常多!人们都养成了以家族传承为重的观念。
  像荀氏分侍袁、曹,诸葛氏分侍孙刘,不肯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即可分开发展,又可从容照拂。
  或许会为了自己理想抱负辅佐君主,可是最终更重视自家的传承,从荀彧被迫自杀可见一斑。
  权势,家族之重,余荫绵长,有了权势就有了一切,可以兼并土地,可以蓄养奴仆,家族会打着滚的壮大。
  或曰豪商也能达到这种程度,也可以兼并土地蓄养奴仆,可是他们的地位太低下,简直就是养着的肥猪,一旦势弱,只能献出财货寻求靠山!像徐州糜氏就以陪嫁的名义赠送给刘备数千僮客,巨万家财,是不是自愿的谁也不知道,但献出了财货女子就依托上了刘备,家族得以延续;广陵陈氏就不需要,一分钱不出仍旧活的好好的。
  权势来源于哪里?
  文化!经学传承!
  这便是士族最有力的武器,他们紧紧攥着不可能会放手,谁敢动就灭亡谁,谁敢说隋朝二世而亡与开科举无关呢。
  普及教育,均田薄赋,说起来容易,可在这时真比登天还难!
  怎么去做,韩轻毫无头绪,还好,还有时间。而首先要做到恰恰也是获得权势,一言九鼎的权势!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