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纪良城 / 第二章,变革前夕

第二章,变革前夕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下人走了过来,“老爷,饭菜已经烧好了,是否用饭?”
  谢老爷做了一个请的动作,“各位,天色已晚,请用饭吧。”
  众人听后,便跟随谢老爷一同步入餐房。
  吃完饭,谢夫人叫来管家,“西边不是还有一间空房吗?收拾收拾,供张夫人住。”
  管家应了一声,便下去了,张夫人连忙起身答谢。
  谢老爷起身道,“各位,今日湿气较重,又如此乏累,不如早些沐浴更衣,歇息才是。”
  说完起身离去。
  桌上的其他人也陆陆续续的离开,下人打着哈欠上去收拾碗筷。
  入夜,身着睡衣的谢老爷进入卧室。
  卧室里还点着灯,微弱的灯光下,谢夫人着一件透薄的睡衣裙,被子随意得盖在她的婀娜多姿的身上,由于湿气重,有些闷热,谢夫人的腿便搭在外面的被子上,正值中年的谢老爷看后有些触动,只觉脸发烫。
  “回来了?”谢夫人看到谢老爷,便翻了个身,“张夫人可否睡下?”
  谢老爷点头道,“睡下了,已有微微的鼾声。”
  谢老爷更衣躺下,一把将谢夫人搂入怀中。
  谢夫人娇滴一声,“轻点。”
  谢夫人枕于谢老爷胸前,“这张氏遗孀前来,日后必定凶多吉少,那郭阳不会善罢甘休,他日定会再登门拜访。”
  谢老爷嗅着谢夫人的发香,手轻抚在谢夫人的细腰之上,“张树桂兄有恩与我们,今日有难,虽无法尽我微薄之力与他,但这遗孀,我定当照顾有佳,算是对张兄之恩的回报吧。来就来吧,还怕他不成?”
  谢夫人只是笑了笑,在她心目中,谢老爷是个人物,轰动全纪良城的三大家中,其中一家就有谢家。
  “来吧?”谢老爷突然问道,谢夫人羞声答应。
  谢老爷翻身将谢夫人压于身下,吹灭了油灯,拉上了被子,整个屋子,谢夫人的轻喘,谢老爷的喘息。。。
  他日,谢夫人早早起床,吩咐下人备饭。
  谢阳已在院中晨练,见母亲出了房,便拱手鞠躬,“孩儿给母亲请安。”
  谢夫人微笑道,“免礼,阳儿,我见你在此晨练,想必也有些时辰了吧?是否觉着乏累?”
  “孩儿的是有些乏累,不过用之时快矣,无妨!!”
  “你这孩子。。”
  “嘿嘿。。”
  张夫人原名姓冯。嫁于张家后改姓张,对外统称张夫人,至于冯夫人这个名字,那恐怕只有张树桂得以称之,外人不敢,如今,树林已死,此事便无人知晓。
  张夫人依旧让外人称其为,张夫人。
  时光已逝,转眼之间,张夫人在谢家生活自光绪十七年起,已满一年。
  光绪十八年,孙文者,广东香山人也,少年有志于革命,于檀岛美洲,合同立中兴会,孙文奔波于海外,对世人告知。
  从日本到美国,从美国到英国,在此期间,谋划拿下广州,最终失败,同志陆皓东被分尸于广州。
  孙文至大英国,大清国驻英公使龚照屿将其骗到公使馆,并将其拘留于公使馆中。暗中孙文让使馆的佣人告诉他的朋友,其友告之警署,警署和英外部都抗议于大清国的公使的行为,其没法子,将孙文放走。
  后结识康有为,梁启超,已是戊戌之后,光绪二十二年之后也。
  而张树桂之子张荩臣此时才五岁,其母张夫人未将其父之身份告之与他,以防荩臣有复仇之心,毁其童年之美。
  张荩臣刚刚开始记事的时候也曾问过他的父亲,但是谢张两家均以,“你的父亲远游在外,不方便回来。”这个理由糊弄过去。
  张荩臣也便不过多询问了,童稚之心,心向于外。他想要看的是外面的世界。。因为张夫人来谢家已有五年,却未出院门半步,外面的官府也一直通缉着他们。
  然而在这变革的时代里,这个秘密瞒得了一时,但瞒不了永远,即使谢家也愿意保守这个秘密。
  张荩臣最多能与之同乐的,也只有谢双,又名谢茂宸。茂宸十分喜欢小孩子,尤其是荩臣,在他军务不繁忙的时候,他都会来陪荩臣。
  这一次,茂宸直接把荩臣接到了军营,这也是他第一次出门,他十分激动而又显得紧张。
  军营里,大家伙儿都十分高兴,前去摸荩臣的头。。
  “这小家伙长得真水灵!”
  “你们瞧这双眼睛,真大!”
  “这要是留个长头发,不就成姑娘了吗??”
  士兵们议论纷纷。
  这是荩臣第一次来兵营,看到这一幕,原本还是很紧张的孩子现在反而轻松起来,反而嬉皮笑脸,做着鬼脸,惹得众人一阵哄笑。
  茂宸收了收笑容,干咳两声,“好了好了,都忙你们的去!!”
  众人应付一声后便散开。
  茂宸一直觉得荩臣天资过人,未曾想,他也是个圆滑机灵的人,而且,他现在才五岁,这长大以后,那还了得?
  “荩臣,随我去我的办公室吧。”茂宸道。
  荩臣道,“好。”
  些许,二人已入茂宸的办公室。一屋分三房,中间为大堂,设有桌椅茶碗等,左为电报室,右为谋议室。电报室设有电台若干,谋议室有一沙盘,墙上有大清版图以及纪良城附近的地图。此便为团部,新军标配之物,应有尽有。
  荩臣津津有味地看着。
  屋里众人见茂宸,纷纷敬礼。
  见荩臣,纷纷逗乐。
  “该干嘛干嘛去!”茂宸不耐烦道,“这是我的弟,不是你们的!!”
  众人嬉笑后便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
  茂宸柔声道,“荩臣,饿了吗?”
  荩臣轻点头。
  “那要不要梁记饼铺里的烧饼?”
  荩臣猛点头。
  “还有那驴肉火烧。”
  荩臣狂点头。
  茂宸大笑,对众人道,“今儿你们有口福了,我弟饿了想吃东西,今儿个高兴,我弟吃的大家一次吃!”
  某人道,“哪都有啥吃的?”
  荩臣抢先道,“梁记烧饼,驴肉火烧,西式糕点。”
  众人狂呼。
  茂宸摸了摸荩臣的头,对着副官说,“按我弟说的去买,营级以上的士官,每人一份,营级以下的士官,每人烧饼加黄酒,每三一驴肉火烧,士兵每人一啤酒,每五人一驴肉火烧,每人三个窝头。”
  副官记下,欲走。
  茂宸阻拦道,“多买些酒,这几天士兵们训练也很辛苦,就供士兵们喝吧。”
  副官记下,离去。
  众人再度欢呼,争走告之,片刻,全军沸腾。
  荩臣道,“酒是什么?”
  茂宸笑道,“就是好东西,它能让你快活也能折磨你。”
  荩臣道,“我想尝尝。”
  众人简直不敢相信这五岁小孩说出的话。
  茂宸道,“无妨,我那酒壶还有一些,你若想尝,我取便是,可不要反悔!”
  这是荩臣第一喝酒,只觉得这酒辛辣无比,也不知道哪里好喝,但喝了几口后,就感觉有些甜,脸发烫,身子轻飘了。
  片刻后,荩臣已有些摇摇欲坠了。
  众人笑之,“这小孩儿,喝醉了!!”
  众人欢笑,茂宸大笑,“弟,不行就别喝了,这本就不适合你的。”
  荩臣不管,摇头摆手,又喝了几口,道,“我要吃饼!”
  茂宸哭笑不得,把荩臣报道座椅上道,“好好好,一会儿就来。。”
  众人哄笑,“长官,你对这小孩太好了!”
  茂宸抚摸着荩臣额头道,“因为这是我弟。”
  副官名为徐时,参军已有三年有余,由于家境贫寒,被迫参军。
  后提拔为副官,深得茂宸之心,是茂宸的左右手。
  街上,人们都对清兵敬而远之,唯独这新军。新军治军严明,颇有民主色彩。
  路上,徐时遇见郭阳,徐时拱手作揖,“见过郭大人。”
  郭阳还礼道,“哈,徐时老弟,近来可好?”
  徐时道,“一般般,还不错。”
  郭阳道,“那就好,那就好。诶,不知老弟出门,带这么多人,为何?”
  徐时道,“哦,是长官的弟弟来到了军营,长官高兴,让我出来买酒菜。”
  郭阳道,“弟弟??是亲弟吗?”
  徐时道,“不清楚,但看起来很是亲昵。”
  郭阳点头,心想,这谢家什么时候又有了一个孩子?还没有登户啊,不行,我得看看去。
  郭阳拱手道,“老身还有要事在身,不多言了。”
  徐时拱手还礼道,“行吧,我也得赶紧回去了,他们估计都要等着急了。”
  郭阳笑着离开了徐时,直奔谢家,步伐冲冲。
  好哇!谢庭你终于露出马尾了!
  郭阳快步走到谢家,管家已经去通知谢老爷了。
  谢老爷出门,笑着,拱手道,“不知郭大人大驾光临,未施远迎,见谅见谅啊!”
  郭阳拱手道,“无妨,只是路过谢家,便来拜访。”
  谢老爷道,“快请进,快请进。”
  堂屋里,下人已经安排好了桌椅茶水。
  谢老爷道,“郭兄请坐,请喝茶。”
  郭阳谢过后,饮茶。
  郭阳直言道,“敢问谢兄是否有生了一个小的??”
  谢老爷一愣,不紧不慢的说,“所问这事,为何?”
  郭阳陪笑道,“哈,这路上遇到了徐时,说,贵公子将其弟带入军营,我颇为好奇,便来询问。”
  谢老爷道,“我未生二子,是我那远方妹子的孩子,茂宸只不过是对其甚是亲昵罢了。”
  郭阳回想起那羞娇的谢家远方妹子,当时她确实怀中抱有一个孩子,想到这里,郭阳不免有所失望。
  郭阳道,“那为何不到衙门里登记?”
  谢老爷笑道,“这远方妹子已经投靠我们谢家,又是外省,只知其旧址,不知其新址,不便登记。”
  郭阳笑道,“既然如此,无妨,算作本地,登记吧。”
  谢老爷道,“可矣,过些时日我便去。”
  郭阳道,“届时,我必恭迎谢老爷。”
  谢老爷罢手笑道,“只是登记家户,无须恭迎,该如何就如何。”
  郭阳道,“时候不早,衙门里还有许多事,我先行告退。”
  谢老爷看着远去的郭阳的背影,感叹,这明明是个好官,却这般欺软怕硬,他上任未做伤民之事,留着吧。
  原本笑着的谢老爷,脸一下子暗下来。
  他叫来管家,“去,把少爷叫回来,还有那个小的,也叫回来。”
  管家应付一声,出门而去。
  不久,谢少爷回来,背着荩臣。
  谢老爷从堂屋里出来,碰到走到院子里的谢少爷。
  谢老爷道,“这孩子怎么了?”
  谢少爷笑道,“荩臣想要吃东西,我便吩咐副官去买了一些,我与官兵同吃同喝时,未能照看住荩臣,反应过来时,荩臣已经趴在桌子上了。”
  谢老爷冷眼道,“你这孩子!去,把他抱进屋里,我有话要与你说,我在堂屋等你。”
  谢少爷应付一声,下去。
  片刻,二人已坐于堂屋之中。
  谢老爷道,“你为何将他带入军营?”
  谢少爷道,“我看着孩子机明,是个还苗子。”
  谢老爷道,“当兵的?”
  谢少爷道,“当官的。”
  谢老爷道,“你可知否?郭阳还特地询问过他。”
  谢少爷道,“孩儿不知,何故。”
  谢老爷道,“你那副官上街时遇见郭阳,什么都说了。”
  谢少爷道,“还有这事?徐时却未曾与我说过。”
  谢老爷道,“他怕是认为这是寻常是而给忘了。”
  二人沉默,饮茶。
  谢少爷道,“这郭阳郭大人执政以来,确实是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但是他确实效忠那个朝廷,忠心耿耿,又欺软怕硬,生的贼眉鼠眼,可惜了,他不应当官。”
  谢老爷道,“留着吧。”
  谢少爷道,“留着?父亲是知道了我所谋之事?”
  谢老爷道,“那是你伯父所谋未成之事,你确定替而代之?”
  谢少爷道,“即使前途一片昏暗,我也会义不容辞,挺身而出!”
  谢老爷道,“也罢,这等胡闹,若是以前,我必阻拦,但是这次,我不拦,放心去吧,孩子,家的的事情我安排,你不用考虑后顾之忧。”
  谢少爷道,“成也罢,败也罢,问心无愧吧。”
  谢老爷道,“你张伯毕竟有恩与我们,他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本不愿让你去做的,但是,既然如此,我这个东西送给你。”
  谢老爷起身掏出一个护身符,谢少爷答谢还礼。
  谢老爷道,“荩臣虽小,却有成人志,这些事他若是能听懂,告之于他也无妨。”
  谢少爷道,“孩儿正有此意,但荩臣的身世。。。。。”
  谢少爷道,“是个可怜的孩子,关于他的父亲的事,还是在缓缓吧。”
  谢老爷饮完最后一口茶,离去。
  内屋,荩臣熟睡着,张夫人为其用蒲扇轻轻的扇风。
  光绪二十二年,恭亲王故。
  朝中局势大变,革新之机渐熟。
  军营之中,团部指挥部,众人议论。
  甲道,“听说了吗?这朝廷之上又有新的政令了。”
  乙道,“听说了,是梁,康二上书圣上而为。”
  甲到,“也不知这新政有何用?”
  茂宸道,“无用!革新之政触及亲王宗室之权益,必然失败!”
  是年八月六日,朝中变革,变革起始者,慈禧也,关光绪,杀亲新政之人,新政废除。
  谢府,谢家当家与少爷坐于堂屋,饮茶论事。
  谢老爷道,“嘉庆十三年,出了一个叫义和团的,一扶清灭洋为帜,自称有神术,可避免枪炮。”
  谢少爷道,“无用!这是不可能的事!”
  谢少爷道,“清廷又与各国开战了。”
  二人沉默,饮茶不语。
  许久,谢老爷道,“保重。”
  谢少爷道,“领命,这也许是我最后一次为清廷奔赴沙场。”
  谢老爷不语,饮茶。
  此时,光绪二十六年,荩臣九岁。
  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清大败,遂与与八国签订《北京条约》,以致压迫人民,打击人民,暴虐人民。
  一场关于清廷的浩劫正在发酵。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