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保卫萝卜1644 / 第五十七章 全力生产 一

第五十七章 全力生产 一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生铁不足?”
  朱慈疑惑的问道。
  京城这个地方,基本没有任何物产,粮食取自江南,煤矿取自山西,木材来自西南。
  可以说京城什么都没有,却什么都不缺。
  至于铁矿,有三个主产区,福建,广东,山西。
  闽铁的质量最佳,广东次之,山西的铁最烂,只能供民用。
  而由于李自成拿下了河南,直隶,山东一带的地盘。
  江南对京城的物资输出也处于断绝状态。
  京城现在也只能依靠往年的物资积累来苟延残喘。
  这当然无法持久。
  首先告急的物资,便是生铁。
  朱慈在听到范景文的诉苦之后,沉吟了片刻而后说道。“京营之中还有次等的铁质兵甲,以及户部内查抄的犯官家的铁质器物,再不济可以收购民间的铁器,回炉重铸,无论如何,务必要保证火器的铸造。”
  没有铁,朱慈是变不出来的,只能想出这种饮鸩止渴的办法。
  但此等无奈之计,范景文也不是没有想到,但很快就被他推倒……不可行。
  “回圣上,杂铁回炉倒也可以,然而铸刀铸剑或可为之,却不能用以铸造火器。”
  “为何?”
  “圣上有所不知,我朝以来,凡用于火器制造的生铁,必须是取自福建的闽铁,闽铁质坚而韧,亦于铸造,且经久不损,然若以杂铁铸之,膛口极易损坏,不可用于战事。”
  “往年之中,时有贪官以权谋私,以晋铁充闽铁,以至火器多不可用,而民间之铁,亦多为晋铁。”
  朱慈烺不禁沉默了,如果没有火器,靠着刀剑和数十万的李自成大军拼杀,想想就很不现实。
  目前手中的兵员不多,如果不打造一只合格的火枪部队。
  那是根本没有致胜点的,哪怕十天的时间,只能铸造出少量的火器也能好过一点。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铁的质量不合格,只要能解决这个问题,火器局才能全速开足马力的生产。
  然而朱慈上辈子虽然念过大学,最后却干的是销售……对于工业的知识……还真不擅长。
  但是……朱慈毕竟有着化学的基础,对于影响铁器质量的关键之处,还是能有一些独到的见解的。
  影响铁的质量的关键,绝非因为产地的原因。
  而是冶铁工艺的问题。
  没有闽铁就造不出火器?
  为什么啊?
  明明都是铁元素,凭什么闽铁比晋铁牛?
  显然……基本可以确定的是,晋铁的杂质含量要远大于闽铁的缘故。
  既然如此,剩下的其实也就是想办法踢出铁中的杂质,提高杂铁的质量。
  “目前火器局想要重新开工,只有生铁不足这个问题?”
  “然也。”范景文低头道。“圣上既然已许臣以便宜行事,但能解决生铁的问题,无论是火铳,还是红夷大炮,都可以开始浇铸,一月之内列装三千人,不成问题。”
  一月之内?
  根本没这个时间,满打满算,最多十一天,李自成就打过来了。
  京城能抗住李自成一天,都足以谢天谢地。
  知道时间紧迫的朱慈,立刻将火器局的问题摆在日程表的前排。
  即刻便对范景文吩咐道。“向全城招贴告示,尽可能得将京师内的铁器汇于火器局,然后召集全城的能工巧匠集思广益,但有人能解决杂铁难铸火器的人,赏银万两,授二等伯。”
  范景文见朱慈如此重视工部之事,领旨应允。
  除了此事之外,群臣所奏请的其他事情都让朱慈感到无足轻重。
  而在朱慈以雷霆手段辞退了那些别有心思的大臣后,剩下的大佬,明显乖了很多。
  越来越向朱慈希望的方向发展,在最后令倪元璐压一部分银两充做宫中的内帘后。
  关于这一天的政事朝议也宣告结束,百官们纷纷离去,按照朱慈的各项指示各司其职。
  而朱慈在散了百官后,则立刻召集朝中勋贵,京营大佬召开第一次军事会议。
  ……
  另一方面。
  京城之中张贴了布告。
  向全城百姓收购一切铁质器物,当然不是免费的,也并非强制性的,而是以原本市场价三倍的价格收购。
  以至于一些平民百姓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响应的。
  宁泓在城西未英胡同外摆的一个小摊位,靠替人捉刀为生,最近生意并不太好。
  由于京城和各地阻绝已久,百姓们也很少向外地去信,这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宁泓的生计。
  眼看着都快揭不开锅了。
  宁泓除了识字之外又别无所长,实在不知该如何是好。
  女儿宁槿的确被选为太子妃了,但现在他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太子现在都成皇上了。
  接宁槿进宫大婚的事情仍然遥遥无期。
  就算不结婚,送点彩礼过来救救急总行吧……这个宁泓还真拉不下脸张口。
  并且因为宁槿一直没有被接进宫里的原因,周围的街坊邻居都开始说三道四。
  什么宁家被皇帝退婚了。
  什么宁槿不干不净的之类的闲言碎语。
  每次听到宁泓听到都想打人,但他自认为自己是个斯文人,最后都忍住了。
  不和粗俗之辈一般见识。
  然而宁泓实在是觉得压力挺大的,无论是来自于生活上的,还是颜面上的。
  今天依然早早的收了摊。
  正看到百姓们正围在一处新贴的告示处交头接耳。
  而告示前却有官府的人向不识字的百姓们简单扼要的宣读告示上的内容。
  “朝廷惟辛,旦缺铁耳,若有献者,必有重赏。”
  宁泓却是认识字的,站在人群的最后,用他那4.8的视力看向墙上的告示。
  唉……看不清。
  宁泓也不打算挤进去了,只得作罢离开。
  暗暗寻思家里可还有铁器?
  铁锅,铁铲,菜刀,铁锨?
  要不把铁掀拿给朝廷换些银子?
  想着想着便回到家,把小摊推进了里屋,便去厨房准备生火。
  然而刚进厨房……突然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感觉有什么东西少了。
  铁锅呢?铁铲呢?菜刀呢?
  怎么找都找不到,莫非是遭贼了,赶紧出门看,发现不但厨房里的铁器都没了,连外面的铁铲铁杵只要和铁沾边的东西,都不见鸟。
  大为惊悚的宁泓正准备去报馆,却见到宁槿从外面回来了。
  还抱着一匹布,笑盈盈的对着宁泓道。“爹……您好久都没新衣裳穿了,女儿想着给你裁件衣服……”
  竟然想着给爹做衣服穿,真是个体贴孝顺的女儿啊,宁泓大为感动。
  等等……她哪来的银子买的布?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