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登陆 注册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唐第一奶爸 / 第一百三十六章:外戚专权

第一百三十六章:外戚专权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麴智盛来大唐,甚至来长安城外,朝廷怎么可能不知道。
  数百名百骑司的人就藏在人群中,时刻关注着场面上的一切。
  他的咆哮起到了作用,原本嘈杂的场面顿时鸦雀无声,刚才出言讥讽的青年心里也是咯噔一下,小声嘀咕道:
  “麴智盛?我记得高昌的新任国王好似就叫麴智盛!”
  他的声音不大,可在场的人却是一字不落,听的清清楚楚。
  闻言,原本簇拥在一起,摩肩接踵看好戏的人已经一哄而散。
  虽然高昌已经亡国了,被回鹘人彻底赶出了高昌,可如今却也籍着大唐的需求,残存了下来。
  看热闹的百姓一哄而散,刚才还当街开堂设府的裴寂和李纲两人也是不见了踪影。
  而此时的朝堂上却是在讨论着韩琦回来的事情。
  “岭南的局势刚有起色,若是这么快就回来,怕是人心难定!”
  杜如晦如此说道,众人也是不禁在心里嘀咕:“感情这丢的不是你儿子!”
  可虽然心里这么想,话到了嘴边却成了另一种说法。
  “豫章公主已有身孕,尚且需要人照顾,更何况……”
  虞国公温彦博神色担忧的说道,这分明就是话里有话。
  回顾前朝历史,不难看出,北魏统一了北方,皇权又恢复了实质性内容,为避免外戚与宦官专权,实行了“立子杀母”制度,这项制度本为汉武帝刘彻首创,其目的就是“往古国家所以乱,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汝不闻吕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
  但还是前期出现了冯太后,并且谋杀了献文帝,只不过此太后非彼太后,她虽然也有身为太师的兄弟冯熙,却没有出现皇权外移的倾向,完全是自己亲自出马直接问政,在她病死后,权力顺利地交接到孝文帝手中,可谓有惊无险。而后期出现的灵太后掌权,却又重演了东汉的历史,这位太后生活腐败淫乱,私生活极不检点。同时放任臣下贪污不法,宦官刘腾等趁机专擅朝政,搞得北魏上下乌烟瘴气,犹如一盘散沙。
  适逢乱世,统治者最大的敌人不仅仅是外戚与宦官,更可怕的是拥有武装力量的权臣,前者尚可苟延残喘,后者则导致亡国灭族,北魏一分为二和被取而代之就说明了这一点。
  虽然有些夸大,甚至有欲加之罪的意思,可这就更是把韩琦推在了风口浪尖上。
  至于到了北魏末年,权力转到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尔朱荣手中,但尔朱荣因过于野蛮专横,做大将有余,作权臣则不够资格,而从起义军中投降北魏的高欢、宇文泰两派势力逐渐强大。高欢立元善见为东魏孝静帝,把都城迁往邺城,宇文泰则在长安立南阳王元宝矩为西魏文帝,北魏正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随后,高欢的儿子高洋于550年废掉东魏孝静帝,建立齐朝,史称北齐,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夺取西魏皇位,自称天王,建立北周。
  再对比韩琦,此时所拥有的军队已经由一个折冲府扩大了十倍不止。
  时光如梭,不舍昼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说起宇文泰和杨忠的时代随着两位前后辞世已然时过境迁,剩下的就是宇文泰的子孙和杨忠的儿子之间的纠葛了。家贼难防,外戚夺权。
  说起来杨坚的外戚权臣之路,并不像历代前辈那样气势如虹,而是如履薄冰、举步维艰。因为杨坚不是凭着真枪真刀建立的功勋,所谓“树大招风”,他的升迁自然引起一些朝臣和贵族的嫉恨,以致屡遭不测,险些小命不保。
  北周初年,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专权,他先是看中杨家的影响力,极力拉拢杨氏父子,暗示事成后共享荣华富贵。
  但杨忠杨坚父子充分认识到此人虽性宽和而不识大体,委任非人而久专权柄,又素无戎略,其政治前途不会长久,因此奉行“两姑之间难为妇”的原则,在皇帝与权臣间严守中立。
  宇文护见拉拢不成,恼羞成怒,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多次想除掉杨坚,都因杨忠的老部下时任柱国的侯伏侯龙恩及其大将军万寿兄弟求情而没有得逞。
  公元573年,周武帝宇文邕诛杀宇文护亲政,由于杨坚立场坚定,没有与奸臣同流合污,因此得到了皇帝的重用。政变后的第二年,杨坚的大女儿还被聘为太子妃,杨坚一下子成为了未来的国丈,真正升格到了外戚的地位。
  位高权重,政治风险自然也大了,而杨坚倒霉就倒霉在自己的长相上了,隋朝文人李德林在《天命论》中这样形容隋文帝:“帝体貌多奇,其面有日月河海,赤龙自通,天角洪大,双上权骨,弯回抱目,口如四字,声若钏鼓,手内有王文,乃受九锡。昊天成命,于是乎在。顾盼闲雅,望之如神,气调精灵,括囊宇宙。
  不过韩琦的长相,可从来没有人这么评价过,若是真的这般说了,也就离死不远了。
  至于杨坚的成功,是属于长于隐藏自己和善于抓住机遇的人,历经三朝的杨坚早已经厌烦了伴君如伴虎的岁月,早就有取而代之的想法,这时候的北周,论资历、门第和威望,杨坚都已经是首当其冲了。
  而北周政权本来就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关西汉族士人的力量。杨坚出自弘农杨氏,世袭贵胄,出身尊贵,是士族中的高门,自己的宗兵私人武装就多至3000人。早在杨坚在做定州总管的时候,好友庞晃就曾向他建议,“燕代精兵之处,今若动众,天下不足图也。”杨坚握着庞晃的手晃了又晃说:“时机还不成熟”。杨坚一面韬光养晦,待机而动,以免多方网罗人才,扩充势力,暗地里形成了一个有力的政治集团,刘昉、郑译、高颎、李德林等便是他重要的得力干将。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