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明仙朝 / 第五十八章 流寇祖师和剿匪首将

第五十八章 流寇祖师和剿匪首将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一个月后。
  一名老仆驾着一老旧的马车行走在松江府去往华亭县的官道上。
  黄土夯实的官道颇为宽敞,可容四辆马车并行,华亭县属于沿海县城,此县在松江府算得上大县,户籍过万,百姓超过六万。
  这条官道是从华亭县衙前往海边的大道,国朝自洪武一来就一直禁海,到嘉靖至万历年间更因倭寇犯边把禁海国策执行的及其严厉。
  即使戚继光剿倭成功后,禁海已经没有解除,历朝皇帝诏书上写的很清楚:片板不得入海,所有沿海居民内迁十里。
  照理,前往海边的官道应该不见几名行人,可实际上这条前往沿海的官道车马络绎不绝,各种牛车马车连绵成串,车上明显承载着重物,将车架都压弯了。
  卢象升揭开窗帘一角,看着极为繁忙的官道眉头皱了起来,他半个月前接孙总宪分派,作为巡按御史前往南直隶巡察,依照官场规则,他此次出行应该打出仪仗前呼后拥,乘官轿明火执仗的到各个府县由各地坐堂官恭恭敬敬迎接。
  可卢象升是谁?皇帝殷切期盼的温声细语犹在耳边,他怎么可能随便来走过场?他已经打定主意一定要仔仔细细擦亮眼把各地昏官恶吏都揪出来,还百姓一片青天。
  因此丝毫不顾官场潜规则,雇了一架普通马车一身便服就这么跑到华亭县郊外了,至于华庭战战兢兢在县外跪迎的官吏们,管他去死!
  本来南直隶不属督察院十三道,不应归于大计而是京察,但一个月前皇帝连下两道诏书,其一是让天下百官弹冠相庆的涨工资,其二则是将南直隶划入大计范围,不再适用于京察。
  因此,督察院下设的十三道掌道御史实际就变成了十四道,这份诏书一下,陪都金陵堪称炸锅,这是在变相降低南直隶政治地位,只怕用不了多久连陪都地位也保不住,直接变成省了,届时陪都那套班子的部堂大佬们咋办?
  可惜南直隶上下哪怕奏章堆满御案,诏书已下难道还能让皇帝收回去不成?
  最有趣的是有了涨俸禄的圣旨在前,南直隶以外的官僚们立刻三缄其口,甚至还有不少拿了好处的官吏上奏拍皇帝马屁。
  意思是皇帝把南直隶划入大计范围,简直就是英明神武超过三皇,我们早看丫南直隶那帮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货补不顺眼好多年了,今天陛下您顺应天命这么做简直大快人心……
  两京之间闹得沸沸扬扬在卢象升看来和他没有一点关系,他现在一门心思就是巡查昏官恶吏。
  卢象升心中一动:“齐伯,这条道一直都这么繁华啊?”
  驾车的是一位头发花白,麻衣打了好几个补丁的老人,闻言咧嘴笑道:“是咧,自打戚爷爷打跑了倭寇,至今快三十年咧,这华亭县呐就繁华了二十多年,那时老汉年轻时还在码头抗包挣钱!”
  “哦?齐伯没有田产吗?”
  “田产?有是有,就三十多亩盐碱地,哪里养得活人咧?老汉有三个儿子,全都依仗聚集在华庭的大海商吃饭,虽然月俸不多,好歹能养活一家子,只要这里一直这么下去,老汉一家子的生活就能越来越好咧!”
  卢象升眉头一皱:“齐伯你可知大明是禁海的?这里的海贸如此繁华我却没听说朝廷在华庭设了市舶司,华庭的官吏难道就不管?”
  “吁……”
  齐伯一勒马缰,脸都白了,转头掀起门帘,战战兢兢道:“你……你是朝廷来的大官?”
  卢象升脑袋被撞了一下,正恼怒见齐伯脸色发白,面带忧惧,心中不知怎么“突”的一下,哈哈笑道:“齐伯你也认为我有官相?以前有个老道给我算命说我能做官,可惜……”
  齐伯呼出一口浊气轻松了许多,赔笑:“让公子受惊了,是老汉的不是,待会公子少给十钱算老汉的赔礼咧。”
  卢象升心中沉重,面上不露分毫:“哈哈,没事没事。”
  “齐伯,我也是不放心这里的安全啊,家里一大批货物等着出海,想从华庭县出海,又从来没从这里走过,若万一货运到这却被官府查禁了,那可就要血本无归了。”
  齐伯继续扬鞭赶车:“公子放心,这里安全得很,自打戚爷爷赶跑倭寇,这么多年华亭县的海贸就没停过,反而越来越大,老汉在这赶了快十年车了,也没见出过意外,倒是出海后运气不好遇到海盗反倒要小心咧!”
  时间就在卢象升和齐伯的交谈中缓缓流逝,过了一刻钟后,卢象升隐隐感到不对,揭开窗帘,惊愕的发现已经不是官道了,而是一条仅能容两辆牛车通行的乡道。
  “齐伯?这里不是通往码头的方向吧?”
  齐老汉咧嘴回头一笑:“就是咧,老汉插了近道,再有一会就到!”
  “停下,停车!”
  “驾~”齐老汉不仅不停反倒扬鞭催马快行。
  “公子马上就到了咧,马上就到咧,老汉还急着回家抱孙子,您多担待一下!”
  卢象升身怀三彩文气,实力只比白熊稍差,心中有底气自然临危不惧,沉着脸没有强行让马车停下,他现在反倒想看看这个老头儿想干嘛。
  自朱由校种下定世树,灵气复苏已有近三个月,长江以北的北方,除了极西以外都已被灵气覆盖,大明的读书人,只要有秀才功名以上者,除极少数未能觉醒,绝大多数都有了文气傍身。
  秀才觉醒一彩,举人二彩,进士则三彩,再往上就难以用功名来划分,全看个人积累。
  只不过文气力量才出现不久,尚未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体系,如何应用,怎么将它力量发挥到极致仍在摸索中。
  这也造成同样的功名,譬如都是进士,都拥有三彩文气,但发挥的威力却天壤之别,而卢象升恰好悟性惊人,他虽只三彩,但动用文气后,甚至能摧毁一座三层高楼!
  这也是卢象升敢于独身一人暗访的勇气来源,书生……并不仅仅是手无缚鸡之力只能凭嘴炮的弱鸡。
  “吁~”
  不等马车挺稳,齐老汉连滚带爬的跳下马车,边跑边喊:“巡检大人,巡检大人,有人来暗查咧!”
  “什么?弟兄们抄家伙!”
  卢象升听到一阵兵器和急促脚步声,没有半点紧张,反而好整以暇整理一番仪容后掀起马车门帘,慢条斯理下了马车。
  眼前是十几名穿着松松垮垮鸳鸯战袄,手提长枪的卫所士卒,领头者穿着棉甲手握朴刀,乃是一名正儿八经的九品巡检司巡检!
  卢象升目光落在这名年级并不大,身上有股子悍卒气质的巡检身上,微微惊讶。
  此人年级不大,但一张脸仿佛饱经风霜的老农,身上的悍卒气质也不该是江南兵卒拥有的。
  巡检见卢象升气质非凡,虽然年轻却有种官老爷不怒自威的气势心中一颤,暗暗叫苦,举手呵止准备动粗的手下,挤出个难看的笑容:“公子要到华庭码头去?”
  卢象升颔首,似笑非笑的看着缩在巡检身后的齐老汉,看的齐老汉脸都白了,巡检大人的小心翼翼让他心都凉了半截。
  “可有路引?”
  卢象升笑了笑也不为难这位九品芝麻官:“路引没有,官牒倒是有一张,巡检大人可要看?”
  巡检心脏一缩,更加小心,腰不由自主弯了许多,小意赔笑:“小人奉令镇守华庭通往海边的官道,能否……”
  卢象升从怀里掏出盖着督察院和户部印章的官牒递给巡检。
  巡检刚翻开手一抖差点被掉地上,“噗通”一声诚惶诚恐的跪地扣头:“下吏岸防关巡检王嘉胤拜见卢大人,下吏有眼不识泰山怠慢大人,死罪死罪!”
  王嘉胤身后一大堆兵丁面如土色,呼啦啦跪了一地,齐老汉更是吓的五体投地,双手死死抱着脑袋心中祈祷着这位卢大人能当做没看到他。
  卢象升不觉得在一群穷苦卫卒面前耍威风是很过瘾的事,摆手示意几人起来:
  “不用多礼,本官微服到此,就是不想引起别人注意!”
  “是是是!”
  一群卫卒战战兢兢爬了起来,佝偻着腰低垂脑袋,不敢直视卢象升。
  “王巡检,本官不希望在此的风声泄露了,可能做到?”
  “是!是,下吏保证绝不泄露大人您在此的消息!”王嘉胤心中那个苦啊,但在一位巡按御史面前,他根本没有说不的权利!
  “不必拘礼,就把我当做来谈生意的富家公子!”
  “是!”
  “王巡检,我看你不想本地人?反倒像边军?”
  “大人好眼光,下吏确实在两个月前还在九边守疆,因为斩杀两名蒙鞑立功,被提拔做了延绥军总旗,却因口不择言得罪了上官,被发配到华庭来做轮换!”
  卢象升一听就知道这货没说实话,边军虽然有和地方卫所轮换的前例,但到现在基本上早就没执行了,而且守边的总旗小军官哪能和内地当个巡检官比?
  他又不是专门来查一个小小巡检的,懒得揭破,既然在华亭县能堂而皇之当上巡检,那就证明他不是逃兵,不管用了什么手段,能做到这么惊人的转职,终究只是一个虾米,连官都算不上,只能称吏!
  “也罢,你随我到码头去看看,我有些事要问你,至于你的手下,自己约束好,本官不希望巡查没完就暴露身份!”
  “是是是!”王嘉胤额头都冒出了冷汗,暗自叫苦连天又没丝毫办法。
  此时若被朱由校知道卢象升和王嘉胤的相遇是这么个场景,必定哭笑不得。
  一个是未来绞杀流贼的头号大将,一个却是带出了第一代闯王高迎祥和王自用的流寇祖师。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