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八匹白色骏马拖曳着装饰华丽的御驾在大秦驰道上疾驰而过。
三千名精锐甲兵手执长戟秦剑,护卫在御驾四周。
隆隆的马蹄声如战鼓般捶打关中大地,驰道旁边树上的秋叶被马蹄声震落,不时惊起漫天飞鸟。
始皇帝嬴政坐在宽敞舒适的马车内,抬头望向车窗外转瞬即逝的壮丽景色,不由吟诵起唐人杜牧《阿房宫赋》。
一路走来,刚刚开始厌倦渭河平原温柔的曲线,御驾便进入了骊山,眼前景色顿时变得壮阔起来,山川险峻,巍峨耸立,嬴政不时啧啧称奇,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怪不得要选在这里建阿房宫。
一片低矮的连绵不绝的宫墙出现在视线中,宫墙上零星站着身穿麻衣的戍卒,戍卒背后站立着手持长剑的甲兵。
御驾停下来,嬴政在卫士搀扶下走下马车,抬头望向眼前这片连绵不绝的宫殿。
杜牧说得覆压三百里显然是扯淡,还什么隔离天日,完全是在黑始皇帝。
嬴政抬头望向骊山,阿房宫沿山脊线修建,从这座山头延伸向下一座山头,从起头到收尾,区区不过十里。
尼玛怎么到杜牧口里就变成了三百里?
始皇帝之所以成为千夫所指的暴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史书记载说他滥用民力修筑阿房宫。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阿房宫有宫殿上万间,每间能够容纳上万人,后来项羽跑到阿房宫放了把火,大火烧了三个月不灭,这完全就是无厘头的扯淡了。
嬴政生性节俭,在个人生活方面,除了历次东巡场面搞得大一点,那也是为了震住场子,让六国余孽不要轻举妄动。
完全不像后世历史记载的那样什么骄奢淫逸,至少和稍晚于他的汉武帝刘彻相比,差的还是挺远的。
刘彻这个败家子,一生骄奢,到他晚年,终于把文帝景帝几十年攒下的家底败的干干净净,留下千疮百孔给继位的汉宣帝。
嬴政站在骊山脚下,举目四望,追忆往昔,感慨良多。
“大秦不能亡啊,否则这些渣渣们都要骂朕了!'
转身对身边甲士道:
“去把蒙毅叫来!“
蒙恬的弟弟——车骑将军蒙毅——负责监督修筑阿房宫。
嬴政在山麓等了片刻,一个身材高大,面目俊朗的年轻将领来到他面前。
这就是车骑将军蒙题,作为大秦一流战将,因为帝国承平日久,竟然干起了包工头的营生,着实让人唏嘘不已。
听见说皇帝陛下来到骊山,蒙毅颇为惊诧,这可是始皇帝第一次来骊山,于是急忙率领几位主要匠人觐见。
嬴政抬头望蒙毅一眼,始皇帝穿越后关于记忆有些模糊,不过修建阿房宫,始皇帝还是很清楚的。嬴政用充满关切的语气道。
“修建的怎么样了?”
蒙毅一身便服,跪倒在地,双手抱拳道:
“陛下!大殿已经完成,剩余偏殿预计很快也将完成,末将正准备派人去咸阳请陛下赐名,”
“哦,”嬴政沉吟片刻,“就叫阿房宫吧,”
“啊,”蒙毅愕然,“这,这”
嬴政嘿然一笑,“这名字太随意了吧?”
阿房宫起初当然不是叫阿房宫,这个名字的确是秦人随口叫出来的。
阿在古文中相当于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
房在古文中是大的意思。
阿房宫翻译成现代文就是那座大房子。
始皇帝不准备继续营建这座宫殿,所以就给它起了这样一个名字,反正和历史上那座导致秦亡的宫殿名字相同,也没什么多说的。
正在蒙毅一头雾水茫然无措之际,始皇帝接下来说出的话让他彻底震惊。
“宝剑长久不杀人,会生锈,良弓长久不射虎,会松懈,蒙毅,你该回咸阳了,这宫殿不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