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黑山军新铸了铁钱,虽然易锈,但若仅是作为黑山内部流通的临时性货币,用来缓解“禄米”不足的压力,还是够格的。
当然薪俸也不能全用铁钱发了,毕竟还没经受过市场的考验,最终商量后,定了个五五的比例,一半铁钱一半仍旧用禄米。这样一来,即使铁钱突然崩盘,有着禄米勉强养家,总还不至于出现太大的恐慌。
铁钱的发行规格,暂定为三种:
最小的是面值一文的铁钱,大概三克左右,叫小钱;
中间的是面值是五文铁钱,大概是十克左右;
最大的是面值是十文铁钱,大概十五克左右,叫大钱。
作为以粮食为本位建立起来的货币体系,黑山规定,铁钱一文能买粟(未脱壳)一升。前文说过,春秋时齐制的一升在300毫升左右,换成后世的千克制,大概在300克朝上,脱壳后也就是5-6两的样子,差不多就是人一顿饭的饭量。一文钱能吃个肚饱,这购买力可算不低。
当然因为一文是三克,五个一文就是十五克,重量上来说相当于十文面值的铁钱了,这会不会导致有人私自收集一文面值的铁钱,来私铸十文大钱谋利呢?
其实私铸钱在各个朝代都会出现,但此时的黑山毕竟还小,绝大多数人又都在体制内,受着各级的管理,所以这样的私铸现象基本还不会发生。
如今的黑山上有着自己的一套联防体系,十户设小队长一名,百户设大队长一名,五百户则设一乡宰管理全寨事务,乡宰可以直接向施人吉汇报。所以虽不说鸡犬相闻吧,但对地方的掌控力还是足够的,别说是铸铁钱,就是从作坊里拿了块铁矿石回家也是要杀头的。
“柳二麻?柳二麻在不?”
“工头,在的,在的,小人就是。”
“恩,这月上工三十天,无迟到早退现象。哝,这个月的工钱,二百升粟,两百新钱,给你。”又到一月发薪时,这是工人们最开心的日子了。
“这是新钱?”拿着小小、圆圆的一枚,倒是十分新鲜。虽然黑山上已经疯传了很久,黑山要铸自己的新钱,但是如今还是第一次发放,众人皆是第一次见。
“对咯,以后这就是咱黑山自己的钱了。你看,这最小的一枚,叫一文钱,可以买粟一升。然后这是五文钱,可当小钱五枚,这大钱是十文钱,可当小钱十枚。”发薪之人耐心地做着讲解,这也是上面的要求,务必让黑山群众了解清楚其具体价值。
“行,王头,那既然这些钱可以换粟,你看能不能现在就直接换成粟米了,这些新钱,我自己留几枚,图个新鲜就行了。”柳二麻子笑嘻嘻说道。
“不行,上头有规定,以后酬劳都是一半‘禄米’,一半新钱形式发放。你若要去换粟米,得去新开的粮店兑换。”工头拒绝了这个要求。
“嗨,现在换给了俺不是一样吗,何必非要让俺多跑一趟粮店,工头你就帮个忙呗。”柳二麻子陪着笑脸。
“去去去,不行就是不行,规定就是规定。我问你,是你大还是施将军大,这铁钱是施将军发行的,也是他这么定的规矩。别磨叽个没完,后面还有好多人排着队等着领俸呢,快一边去。”工头有些不耐烦说道。
“下一个!”
因为是第一天试行铁钱,所以施人吉也来了,暗中观察着情况。果然有许多人对铁钱有些怀疑,想要换成粮食。
“将军,粮店回报说,很多人这里一领完铁钱,马上就去粮店全部换成了粮食,扛回了家。”总计繁仲深皱着眉头回报。
“这发俸之人是你的手下吗?”施人吉问道。
“是,认识几个字,后来我又交了他些算学,如今勉强堪用。”繁仲深说。说来因为自己教了他些算学,他非要拜自己为师,执弟子礼,如今算是他的半个门生。
“态度这么不好,撤了他的职,让他去战场。”施人吉语气不好,有些恼怒。其实倒不完全是因为此人态度的问题,而是这人把前途未卜新币政策,一股脑儿全推到了施人吉的身上。
当然,这铁钱的确是施人吉提出的,也是他大力倡导,力排众议要去做的。但是作为手下,你这么说就实在是有些失言了。如果这话传了出去,之后新币体系崩了,百姓都把责任归到了施人吉身上,那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良好形象岂不是要土崩瓦解。
如果身为最高统治者轻易去担责,失去底层的民心,那政府的威信还要不要啦?以他为主的黑山军也会因此信誉扫地,统治便会动摇。
这是为吏之道吗?心中怎么没点数呢。不是应该责任都归于手下,荣誉全归于将军的嘛,至少应该保持最高统治者的威望不被动摇啊,如此才会有公信力。
一旦政策失败,可以把责任都推到手下的谋士身上,将军是被手下给蒙蔽了,只要处罚了这些蒙蔽圣听的奸邪之人,那就还是黑山群众最圣明、最亲民的将军。这样,黑山军的威望虽然还是会损失一些,但大部分还是能挽回回来的,不至于整个崩溃。
“将军,这人才紧缺啊,好不容易才培养出这么一人,你这……”
“那就罚俸留用,通报批评。”施人吉也知道这时代识字的人是个宝,黑山上尤甚,不得不让步。
眼不见为净,施人吉默默离开了。回去之后,对着手下们重申了敏感时期,要注意对外的措辞的问题,这新币政策,乃是由黑山军司库领头推行的。
……
“怎么样,回收了多少?”黑山军司库的总计官繁仲深与手下小计官们点着蜡烛忙到了深夜。特别是施人吉下午的那番话,让他心中压力山大,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伴君如伴虎。
“黑山司库领头推行的黑山军暂行货币政策,这是做了一但有事就要把司库的官吏们拿出来开刀,以此来消解民愤的打算。
那时作为如今黑山司库的最高官,自己撤职查办那都是轻的,如果民愤太大,杀头泄愤都是有可能的。”繁仲深心中深深地忧虑,既算是为了自己,他也要把这件事做好。
当然了,如果新币政策侥幸成功了,那么在将军领导下的司库,功劳也是巨大的,各种奖赏是跑不了的。
总结一下,就是成功了,司库很好地执行了将军的意见,将军最圣明;失败了,将军处置了祸乱黑山的奸逆小人,还是将军圣明,反正统治者威望不能失去。
“大人,统计出来了”小计官忙了半宿,终于有了成绩,“今日共发了五百人的工钱,库中总共发行铁钱总计值为‘十万三千余钱’。今日粮店总计共回收了‘九万四千余钱’,其它如布衣等各铺共计回收‘六千余钱’。”
“也就是说,忙活了一天,只散出去三千余钱,大多数人还是把铁钱换了粮食。那我们这些天又是铸钱、又是奔走的,都是白忙活了?”繁仲深也有些火大,这样下去,恐怕会给将军留下一个办事不利的印象。
“诸位,可有什么办法,咱们商议商议,将军今日重申了此事由我们司库衙门领头去做,这既是荣耀也是责任啊。大功和大过,大家自己选吧?”繁仲深对着下首的手下们开诚布公说道。
沉没了许久之后,终于有人出列发言:
“大人,小人有个不成熟的建议。”
“但讲无妨。”
“既然百姓们还是习惯以新币兑换粮食,导致库中新币流不出去,不如明日开始,我们逐步限粮。明天粮店就仅提供价值八万钱的粮食,那么另外两万余钱不就留在民间了嘛。”那人洋洋得意说道。
注:①以铁铸钱古代还是有的:
铁质贱甚,从古无铸钱。起于唐藩镇魏博诸地,铜货不通,始冶为之,盖斯须之计也。皇家盛时,则冶银为豆,杂伯衰时,则铸铁为钱,并志博物者感慨。《天工开物·冶铸》
自汉至民国初的两千余年中,中国铸行铁钱的时间断断续续大约有五、六百年左右。汉代产生铁钱的直接原因是私铸谋利;而宋代则表现为铜铸币无法满足商品市场对货币的需求量;清朝则是因为太平天国革命爆发,滇铜北运受阻,政府发生财政危机,筹措军费困难。(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