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重生大明做皇帝 / 第二章 皇帝朱由检!

第二章 皇帝朱由检!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大明天启七年,即公元一六二七年,十月的一天,在八月,天启皇帝朱由校,历史上著名的木匠皇帝,去世后,历史上有明一朝,终成亡国之君的崇祯皇帝即了皇帝位。
  崇祯皇帝其实在位期间,着实是勤勤恳恳,但是他因为自幼长于深宫,对治国之道上,用现代的话说,也真是“菜鸟”级的。
  这一天夜里,整个京师狂风呼啸,天上还不时打着雷,此刻的紫禁城,一座皇帝的寝宫内,那寝宫的大门口,站着一排排的大汉将军,把守着宫门。在寝宫内,由远及近能听到女人断断续续的哭泣声。
  周皇后,崇祯皇帝还在信王府时的王妃,他继位后,周王妃便被升为了周皇后,而在她的身旁站着的正是崇祯的另外两位妃子——袁妃和田妃。
  “皇后,娘娘们,请节哀,陛下连日来操心国事、劳累过度,已经……已经……”那御医站在一旁,对着皇后和娘娘们,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说出那两个字“驾崩”了,但是作为皇后的周氏岂能不知道他的意思,立刻扑倒在了躺在御床上的崇祯帝朱由检身上,哭诉道:“陛下,您怎么舍下臣妾就走了呢!您怎么就走了呢……呜呜……”
  在周皇后不停哭诉着“陛下,您怎么舍下臣妾就走了呢!”,不停地说着,在说了几遍后,陡然,——“咳咳、咳咳。”
  一阵的咳嗽声。
  周皇后先是一愣,惊讶这是哪里的咳嗽声,而且是如此熟悉的声音,但是一愣过后,脸上顿时涌上一抹狂喜,连看着躺着的崇祯帝连道:“陛下、陛下,陛下、您醒了?”
  梁燕客呆愣愣地看着眼前看到的一切,自己记得自己最后的意识是,自己身中数枪而死啊,可是……可是自己这怎么又活过来了,而且面前的一宫装美女,还拉扯自己的胳膊,因为过于激动,还弄疼了自己,这“疼”,说明自己真的没有死,要不怎么还有知觉?
  “这是哪?”梁燕客不由得问道。
  “啊?”只见那宫装美女脸色一下子变得煞白,望着自己的陛下,愣愣地回答道:“这是天启七年十月,您即皇帝位已经有两个月了,这是您的寝宫啊,陛下,您别吓臣妾,您……什么都不记得了吗?”周皇后大脑中突然涌上一股可怕的想法,那就是,陛下不会是失忆了吧?
  “啊?这么说,我是大明朝最后的一个倒霉蛋皇帝——朱由检?而且我竟然,竟然重生了,还是穿越了,我来到大明了?”梁燕客委实被刚从周皇后那得到的信息吓了一跳。自己前世,是缔造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商业帝国的人,而且自己业余时间,最爱的就是研究明史了,特别是晚明史,这乍一听到,自己竟然是天启皇帝死后,继位了两个月的倒霉蛋皇帝——朱由检——不由得一阵的汗毛悚然,要知道,这继位来的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啊,他可是最后大明朝的亡国之君啊,自己怎么就成了他呢?
  刚一听自己继位当了皇帝,还想着自己能够好好享福做皇帝梦了,可是又一想,竟然是那倒霉蛋的崇祯皇帝朱由检,这……这可真是日了狗了啊!
  不过,梁燕客,即现在的皇帝朱由检,在前世可是曾缔造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商业帝国的,是当时世界上少数最有权势的人之一啊,所以,马上回忆起周皇后那句“陛下,您别吓臣妾,您……什么都不记得了吗?”,然后又一看四周,见周皇后他们都对之前自己的那句话,都是一副不敢相信的模样,于是赶忙立刻道:“哦,朕,只是大病初愈,刚才只是说的梦语,爱妃你们不用担心。”
  这话一出,果然周皇后等人便不再多想其它了,又安抚了一遍周皇后等人,便让他们出去了,此时,身边只有一个人,是个看样子在三十岁许的太监,朱由检不由问道:“朕因为大病初愈,然后,就忘记了一些事情,这个尔定要为朕保密,那个,你先告诉朕,你是谁?”
  “皇爷,奴婢知道不该说的奴婢打死也不会说,奴婢是叫王承恩。”
  “哦,王承恩。”朱由检心中暗忖,这个王承恩不就是崇祯吊死后,唯一在崇祯身边也跟着吊死的忠心耿耿的太监吗?于是,朱由检道:“嗯,尔以后要多多帮助朕认识一些朕不记得的一些人。”
  “是,奴婢遵旨。”王承恩当即跪下领旨。
  不知不觉地,来到大明已经一个星期了,朱由检也都已认识了满朝大臣,和身边的内侍太监了,当然,说起太监,就不得不说那个叫魏忠贤的大太监,如今的魏忠贤还是在做他的东厂提督,在之前魏忠贤还一直称病在家,不为啥,就是怕新皇帝登基杀他,毕竟他是阉党首领,而且之前的天启帝已经驾崩了,他虽然是天启帝的宠臣,但是对新皇帝,也就是以前的那个朱由检来说,那个朱由检可是非常讨厌宦官干政的。
  其实,那个朱由检有些不明白了,特别是有明一朝,这宦官虽然得势,但得的都是皇帝的势,没有皇帝的宠幸,他们从小将皇帝当成了自己唯一的崇拜对象,因为他们没了那话儿了,生理不管心里,都有了严重的缺陷,所以,皇帝才是他们心中最仰仗崇拜之人,也就是他们都是皇帝的家奴。
  所以,作为,皇帝,只要很好地运用好这些家奴便可,没必要对他们赶尽杀绝,退一步说,那也都是自己的耳目不是?
  于是,在梁燕客“魂穿”来后,就立刻启用了魏忠贤,并打消了魏忠贤的种种顾虑,也就是讲,“朕还是会倚重你的”,重点就是这些话,但是,魏忠贤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的职务倒是给撤了,换成了自己还是信王时的王府旧人——方正化——也就是自己信赖的人。因为这方正化,可是个有文化的太监,因为在内廷,也会让一些有些学习潜力的太监们学习文化知识的,而且给他们上课的都是当朝大儒,所以那些太监可以说文化知识上面也不比外臣差多少,所以这个方正化就是这个有文化有学识的太监,崇祯就任命他为司礼监的秉笔太监了,这秉笔太监相当于“内相”,这内相说起来,跟外相也是有一比的,外相就是“内阁首辅”了。
  说起这方正化,朱由检自然还知道关于此人的一件事迹,那就是崇祯上吊后,李自成的农民军打到了北京城,很多高官都投降了,而这个方正化却是阻止太监和一些兵丁们进行了顽抗,结果就是抵抗失败后,他身死贼手,以身殉国了。可见其对大明,对皇帝的忠心耿耿!
  而魏忠贤呢,他根本就大字不识一个的太监,所以,让魏忠贤当司礼监秉笔太监,那不把帝国搞得乌烟瘴气的,那还有的说理了?
  所以,怪人家魏忠贤祸国殃民,也是夸大了,毕竟魏忠贤还干了些对大明帝国有好处的一些实事的,总比以后魏死后,那些东林党大多空谈误国强多了吧。
  只不过,魏忠贤的“九千岁”这个称呼确实有些唬人了,当然这也是下面的人为了奉承魏忠贤才这样叫的,魏忠贤一个大字不识的太监,当然也有他的手段,但是他的远见倒是不怎么高明的,要不然,他也不会乐呵呵地就接受了人家的奉承他的这个“九千岁”了。
  不过新穿来的,了解明史的这个朱由检却是都明白魏忠贤的所做的过往的,只是下了一道圣旨,让魏忠贤自己去了那个“九千岁”的称号,还有全国的那些他的生词,也都全给拆了,其它的皇帝就保证可以既往不咎。当然,这些魏忠贤自然屁颠颠地照办去了,这跟自己的小命来比,那简直不是个事。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