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汉中平五年六月,洛阳。
曾经席卷大汉八州,几乎倾覆大汉王朝统治的黄巾叛乱已经过去四年。
这场浩大的动乱虽然开始的时候让王朝的统治者们内心恐惧,但它的迅速败亡似乎给了统治者们一种错觉。
让他们以为天下依然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那场动乱不过是一起小小的意外,还不如西北的边患让他们重视。
洛阳依旧是那个洛阳,似乎还因为几年前的动乱变得更加繁华。
一切的表象,都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觉得,大汉依旧强盛,他们还活在盛世年代。
德阳殿外,一个面容清秀的少年静立在高耸的石阶下,他的身躯削瘦,却是极为挺拔,身上华贵的衣服以及隐隐流露出的气质,无不昭示着他出身显贵之家。
然而仔细看去,却会发现,他年轻的脸上时不时现出一丝与年龄不符的沧桑与忧虑,如果有人在此看到,一定会心怀诧异,不明白这位出身高贵的少年,为何会有这样迥异身份的情绪。
然而从石阶两侧肃立的卫士怜悯的眼神和本该如此的表情,又说明这一切并没有什么不对,似乎所有人都司空见惯了一般。
如果有知情的人在此,便会认出这少年便是当今汉帝与已故宋皇后之子刘尧,建宁四年生人,如今刚好十七岁。
按说身为皇帝和皇后的儿子,即使这位皇后已经过世,刘尧也应该锦衣玉食,无忧无虑。
更何况他还是大汉皇帝的嫡长子,理所当然的皇位继承人,更应该受到所有人的关怀和呵护,前后奴仆簇拥,没有什么需要他现在去担忧的才是。
事实上在刘尧七岁之前,他也确实是如此生活的,可是这一切都在十年前发生了变化。
光和元年,王甫等人因为担心自己枉杀渤海王妃而遭到宋皇后怨恨,便联合太中大夫程阿诬陷宋皇后行巫蛊之事。
虽然皇帝刘宏并不相信自己的发妻会做这样的事,但是此事在朝野内外掀起了轩然大波,汉帝刘宏迫于压力,不得不收缴了宋皇后的印玺,并将她打入后宫。
原本以为事态会就此平息下来,可是这样的结果并没有达到王甫等人的目的,经过一番推波助澜,事态愈演愈烈,很快就波及到了刘尧身上。
为了保住自己的儿子,宋皇后终于在一天支走刘尧后饮下毒酒自尽而死。
可是宋皇后到死也没有明白,在皇宫这样残酷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方,事情一旦发动又怎么会轻易停下。
最后若不是汉帝刘宏发飙,恐怕刘尧年轻的生命也会同宋皇后一样,可是即使刘尧没有姓名之忧,却也从此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被迫移居宫外。
刚刚移居宫外,刘尧过的极为艰难,甚至数次险死还生,若不是他之前做了些防备,加上得到贵人相助,刘尧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下来。
好在第二年王甫便因杨彪拿着其逼索财物的证据告发到司隶校尉阳球处,最终被捕死在狱中。
虽然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却是让刘尧至今想起都背脊发寒,即使因为这段经历,让他快速成熟起来,他依旧不想再经历一次。
就在刘尧想着事情,一阵凌乱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将他惊醒。
刘尧抬头看去,便见德阳殿内走出一人,身着内宫官员服饰,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人颔下无须。
待到近些,刘尧认出了来人,暗道一声,难怪脚步声如此虚浮,若是此人便不奇怪了。
等到来人走到近前,刘尧理正衣襟,躬身施礼道:“许久不见,典叔近来可好?”
见刘尧行如此大礼,来人连忙快走几步扶住刘尧道:“殿下折煞老奴了,殿下是主,老奴是仆,这世上哪有主人给奴仆行礼的道理,何况此处皇宫乃重地,所让人看到,老奴可要搭上这条老命了。”
被来人扶住,刘尧无法继续施礼,听到来人话语,只好作罢,顺势直起身躯,与来人对视。
看着眼前人的面容,刘尧一阵感慨,此人正是臭名昭著的十常侍之一的宋典,天下人每每提及都恨不得生食其肉。
可是刘尧对他的感情却极为复杂,无论如何也恨不起来。
一方面因为刘尧知道这一切不过是他父皇刘宏与世家豪强争权造成的后果,宋典等人不过是在替刘宏背锅。
另一方面,宋典是当初宋皇后嫁入皇宫时携带的娘家人,从小看着自己长大,是如今除了他父皇以外最亲近的人。
而且当初宋皇后遭难,刘尧移居宫外,也是多亏了宋典传递消息,才让他多次避过危难,可以说宋典对他有活命之恩。
相比刘尧几多感慨,宋典的心情就简单多了,他一生没有子嗣,可以说是把刘尧当做后辈看待,作为宋家人,他看着刘尧从小到大,知道他这些年过得有多么不易,如今总算看到希望,可以说是发自肺腑的替他高兴。
两人怀着不同的心情对视了一会儿,还是刘尧率先开口道:“典叔,不知父皇怎么说,可愿见我一面?”
听到刘尧发问,宋典面色一僵,而后叹了口气道:“殿下,陛下让老奴回复你,如今大汉不比以往,路上不太平,之国的途中要小心些。”
听到宋典的话,刘尧一阵失落,若是父皇想要见自己,这些话应该他自己当面对自己说,可如今却托宋典带来,这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对于父皇不见自己,刘尧心中难受,此次自己受封淮南王,原本想在去封地之前再见父皇一面,他心中知道,这将是自己最后一次见到父皇的机会,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
带着失落的情绪,刘尧走出了皇宫,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想到一年后他与父皇将要天人永隔,刘尧心中便说不出的难受。
得知无法见到父皇,他甚至没有再去强求,只是要宋典代他向父皇说声保重,便头也不回的走了。
走出宫门的一刻,刘尧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本不是这个世界的人,未知的将他从一千八百多年后带到了这里。
对于刘宏这个父亲他原本是抵触的,可他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刘宏对他的关爱是发自内心的,即使他们父子这么多年来见面的次数极少,但刘尧知道,这一切都是出于对他的保护。
自从十年前那次刘宏发飙,几乎要用大汉王朝的国运来换他的性命,刘尧便认定了,无论自己为何来到这里,从前的身份是什么,从此以后他就是刘尧,大汉皇帝刘宏的儿子。
有了这个认定,刘尧便暗暗决定要为他的父皇做着什么,一定要改变历史上刘宏的命运。
可是很快刘尧就发现,决定容易,做起来却是那么的困难,现实的种种阻碍,以及力量的弱小,让他面对历史大势没有任何办法。
就连如今他想见自己父皇的最后一面都无法做到,刘尧第一次对自己的未来迷茫起来,他不知道面对即将到来的天下大变,该去怎么做。
或许自己应该找个能洞穿天下迷局的谋主来为自己剖析一番。
这一刻刘尧想到了贾诩,那个自己曾经兴冲冲前去招募的议郎,可是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无论他如何劝说,贾诩最终都没有留下,反而因为他的纠缠,让贾诩匆匆辞了官职,回了凉州老家。
就在刘尧心思百转之时,一名壮汉来到近前,躬身施礼道:“殿下,可还好?”
听到壮汉的呼声,刘尧扭头看去,当即眼中放出一摸神采,下意识的捏紧拳头,心中暗道:“至少,我已经改变了一些东西,不是吗?”